专家:检视蔡英文四次讲话的主题与“新意”
编者按:10月10日,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发表公开谈话(“双十演说”),依然没提外界关注的“九二共识”。台湾问题专家、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杨幽燕对此撰写了评论文章,结合蔡英文最近接连以公开信、接受外媒采访及发表“双十讲话”的方式阐述其政策主张进行了分析,全文内容如下:
从9月30日到10月10日,蔡英文接连4次以公开信、接受外媒采访及发表“双十讲话”的方式阐述其政策主张,这批讲话内容实为一体又各有侧重,全面反映当下蔡所思所想。
进一步昭示施政方向与重点
4次讲话主要内容与520就职演说一脉相承。“双十讲话”再次表明其施政次序是先内政、再国际、后两岸,基调仍是亲美日,远大陆,依旧将两岸关系置于区域发展框架内,数次讲话涉及两岸关系方面均只字不提“九二共识”,只重复520讲话“维持现状”说辞。
较之520就职演说,蔡英文此番亲近、依赖美日的立场与态度更直接,毫不掩饰。她对美国《华尔街日报》说,非常期待美国新的政府继续维持“台湾关系法”及跟过去六项承诺,并继续提供台湾所需要的防御性武器。“非常期待美国在亚洲、在过去所做的努力能够持续,让这个区域的平衡跟区域的和平与稳定可以持续地维持下去”。接受日本《读卖新闻》采访她对目前日本和台湾的关系尤其是现在的日本政府大加赞誉,对发展“日台关系”的设想更加直白、具体。而对“冲之鸟礁争议”则轻描淡写为双方“有一些不一样的立场”。
“为重新定位台湾在亚太地区的角色”,重点推销“新南向政策”,扩大内涵与外延。蔡英文“双十讲话”称:“未来将在经贸、科技、教育、文化、观光等方面,和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国家,加强互惠互助的合作关系,并透过广泛的协商对话机制,建立合作共识,减少障碍”。
直言对抗 着力突出两岸差异、竞争与分歧
民进党创党30周年,兼任民进党主席的蔡英文发表公开信指出,民进党“要力抗中国压力”,发展与他国关系,同样的话也均出现在另外的三次谈话中,不过是把中国改称为“中国大陆”。刚刚上台不足5个月,蔡英文就喊出这番话,外界多少有些意外。
如果说蔡英文520就职演说涉及两岸关系的新意,在于做出了一些相向而行与和解的姿态,那么这四次讲话则是有意突出两岸的差异,立场、态度均较前明显后撤。
一是政治认同分歧突出,绝口不提“九二共识”,坚拒在两岸关系的核心内涵表态。
二是强调经济发展竞争性,称两岸经济互补性已慢慢减少,双方愈来愈是竞争关系。台湾将透过“新南向政策”强化与东南亚与南亚国家经济与贸易的连结。要摆脱对于大陆的“过度依赖”。
三是片面强调与大陆社会制度及民意不同,声称“台湾是个民主社会,中国必须尊重我们因民主机制产生的立场或判断”,“在民主的社会,这种压力是所有人民一起承担,不是政府就可以直接做决定,必须探求及探知民意之后才能做出决定,政府不可能做出违反民意的事情”。
四是以台湾的“建设性”、“善意”及“耐心”塑造大陆对台湾的传统思维和打压态度。称其就职演说内容已展现最大弹性与善意,“我们是带着善意来面对中国大陆,也希望共同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我们不想回到过去那种对抗的关系,希望是一种和平,而且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关系”。
至于蔡在“双十讲话”里的要求大陆“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是新意还是善意,实在还有待商榷。因为蔡自当选之日起讲“中华民国”的次数大大少于讲台湾和“这个国家”的次数,1月16日的当选感言,一次也没有讲过“中华民国”,20多次提出台湾,6次称“这个国家”、一次称“台湾是一个国家”,“520就职演说”中,只出现5次“中华民国”,但另出现了41次台湾、13次“这个国家”,此次“双十讲话”又有8次称“这个国家”。“这个国家”俨然成为蔡英文的标配和口头禅,而再联系其语境“这个国家”往往是“台澎金马”的代名词。如果其指向“中华民国是台湾”,那就是两国论,当然不是善意,如果指的是整个中国,那又何必不直接承认“九二共识”呢?所以马英九厚道地提醒蔡少讲“这个国家”,而台湾学者则质疑蔡英文对“中华民国宪法”是否有真正的“忠诚”。
蔡英文竭力推卸责任 回避两岸根本问题
四次讲话大体可以看作是“520”就职演说的“加强版”,蔡任内施政的总体思维、方向、布局基本上定型,蔡也用这种方式证明其言行一致,向外界表明她的施政“无意外、可预测”。讲话也表明蔡英文感知其上任后未能使两岸关系“维持现状”且陷于僵局,对这种演进与变化也充满压力与焦虑,竭力推卸责任,急于寻求外援。
正如台办发言人所说:“在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和两岸关系性质这个根本性问题上没有任何模糊的空间,是一道不管如何花言巧语还是拖延塞责都躲不开的必答题”。对蔡来讲,诚实面对这道必答题并做出正确选择,才是解决问题之道。(作者:杨幽燕,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