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蔡英文勿以“民意”作为对抗大陆的挡箭牌
台湾领导人蔡英文不论是在选前还是选后,始终把民意挂在嘴边,华广网10月10日刊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的文章,针对此事发表评论指出,过度强调与操纵民意就会变为民粹,蔡英文以民意作为执政与处理两岸关系的前提或基础只是一种借口。如果只会以民意作为掩盖无能的遮羞布,作为对抗大陆的挡箭牌,将无助于蔡英文走出执政困境,更无法扭转两岸关系向前发展。
全文内容如下:
民意是当今台湾岛内普遍讨论的议题,没完没了的民意调查更成为政客常常使用的政治工具。台湾领导人蔡英文不论是在选前还是选后,始终把民意挂在嘴边,处处以民意为基础和依归,以民意作为对抗大陆的手段及回避执政无能的挡箭牌。
日前,蔡英文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再次表示,“这种压力是所有人民一起承担,不是政府就可直接做决定的,必须探求及探知民意之后才能做出决定”,台湾当局“不可能做出违反民意的事情”。这是蔡英文继7月21日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专访时以民意为由正式拒绝承认“九二共识”(“要求台湾当局违反民意,接受所谓的期限,可能性不大”)之后,又一次打出“民意牌”,企图以民意作为她对抗大陆的挡箭牌。
其实,以民意对抗大陆及拒绝承认“九二共识”是蔡英文上台之前就已确立的既定立场与策略。在选前,蔡英文就不断强调将民主与民意作为处理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在当选后尤其是“520”就职演讲中再次明确了这一立场。日前她更是不断重申与强调民意的重要性,甚至上升到处理两岸问题的高度。看似高明的手段,其实一点也不高明。
那么,在民主政治下,执政者是否要完全依靠民意决策与行事,或按民意执政?答案是否定的。所谓的民意,通常是民调机构的一种有限范围的调查得出的调查结果,可作为判断事物或执政者的参考,但不具法律效力,更不能作为执政的依据与决定执政结果,依法执政才是关键与核心。正如青年法律学者田龙所言,“合宪当选的总统不依据宪法权力与责任维护整体宪制,反而放任民意、纵容冲突与对抗,是对精英责任与代议民主核心原理的背离。只讲民意,不讲宪法,是革命者的思维,不是宪法思维,更不是理性执政者思维。”
过度强调与操纵民意就会变为民粹,背离法治。今天台湾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与两岸等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民粹主义泛滥的结果与后果。蔡英文与民进党热衷于操作民意,结果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困局正是操作“民意”的结果。不断高举民意牌,以民意作为施政指向,结果在具体施政政策上无法有效落实与兑现,引发一连串的争议与矛盾,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如让中小学生参与“课纲审查”是全球首创,创造了奇迹,却是一大笑话:还没有足够文化知识的中学生审查极具文化科学知识的课程大纲,岂不是怪事一桩。其实,民主政治是精英政治,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政治,并不是民粹政治。
就执政现实而言,不论是台湾,还是美国,甚至全球范围之内,很少有一个执政者因民调的高低决定去向或下台。以台湾为例,陈水扁后期支持度未超过20%,不满意度超过50%。如果依蔡英文的说法,以民意决定论,陈水扁早就下台了,为何低民调依然执政?显然,执政者是依法选举当选的领导人,是否下台要通过法律程序,即使涉及重罪也需要通过严格的法律弹劾程序决定。陈水扁执政出现严重的官商勾结腐败案,依法进行弹劾,但还是未能下台。这就是法律与法律程序,并不是百万人的游行反对或民调就能下台。
显然,蔡英文以民意作为执政与处理两岸关系的前提或基础只是一种借口。对于解开两岸僵局的钥匙“九二共识”,蔡英文以民意为由继续拒绝接受,更是毫无依据、毫无诚意。岛内有大量有关“九二共识”的民意调查,大多数民调显示支持“九二共识”者的比例高于反对者,依蔡英文的逻辑,即尊重民意的做法,应当承认“九二共识”才对,为何作为不承认“九二共识”的理由,岂不自相矛盾?如此看来,蔡英文不承认“九二共识”与民意无关,而是由蔡英文的政治立场决定。
从蔡英文上台执政四个月时间的表现看,处理事情毫无章法,争议不断,才会造成她的声望“雪崩式的下跌”,才会造成两岸的僵局。如果只会以民意作为掩盖无能的遮羞布,作为对抗大陆的挡箭牌,将无助于蔡英文走出执政困境,更无法扭转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王建民,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