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唐永红:两岸“真空”未必“妙有”

2016-08-17 08:15: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联电荣誉董事长曹兴诚日前在台湾《中国时报》发表《两岸先放“真空”再得“妙有”》一文,针对两岸关系发表看法。香港中评社16日刊载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唐永红的文章,针对曹兴诚所持观点表达观点。唐永红认为,若放弃“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海峡两岸人民在国家认同方面不可避免地走向分裂,海峡两岸就成为领土与主权不同的两个国家,这导致两岸关系性质与现状的根本性改变。“真空”未必“妙有”。

  评论摘编如下:

  曹兴诚先生日前在台湾《中国时报》发表《两岸先放“真空”再得“妙有”》一文,认为“目前海峡两岸关系陷入了僵局,主要卡在所谓的’九二共识’上头”,而后试图用佛法“真空妙有”来为破解两岸关系僵局指路。初看曹先生文章标题,颇为辩证,但通读全文之后,笔者实难苟同其所言。

  曹先生说,“佛家常讲,要成佛就要避免’我执’与‘法执’。我执就是只顾自己的存在,不顾别人存在;法执就是坚持自己的看法,无视别人的意见。我、法二执会使自己失掉弹性,也就是失掉真空,连带地失掉妙有,而无法产生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发散开去,曹先生称唯有大陆能放下“我执”与“法执”,正视台湾方面的意见,两岸关系才能海阔天空。

  曹先生乃经常行走两岸的台湾著名企业家,更一直对两岸事务抱有兴趣,自当很清楚坚持两岸同属一个国家、坚决反对“台独”,亦为大陆13亿人之“我执”与“法执”。试问曹先生,难道2300万人的“我执”与“法执”就应该尊重,13亿人的“我执”与“法执”就可以无视吗?这符合佛法“众生平等”的本义吗?这不是对两岸采取双重标准吗?

  众所周知,当前两岸双方各自法规所确定的领土范围绝大部分是交叉重叠的。在这种情况下,在领土与主权意义上,海峡两岸根本不能相互承认。因为,承认对方就是否定自己。因此,两岸双方才在上世纪90年代创造性地达成“九二共识”,它既符合两岸同属一个国家,又不妨碍两岸坚持各自既有政治立场,是一个很有包容性的政治共识,可以说也充分体现着佛法的智慧与可贵。

  正是基于“九二共识”这一共同政治基础,过去8年来两岸关系才实现了和平发展,开启了公权力层面的制度化合作交流,并给两岸人民特别是企业界带来了空前的和平红利。特别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九二共识”的价值远不止于此。“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即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不仅明确告知处于政治结构性矛盾中的海峡两岸人民他们是谁,而且规范着两岸人民、两岸政党、两岸当局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言行,保障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也为将来两岸政治结构性矛盾问题的和平解决框定了模式创新与选择的空间。

  还必须指出的是,“真空”未必“妙有”。“九二共识”确认了当前两岸关系的性质定位,即两岸同属一个国家,这也就是“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这一核心意涵规定了两岸关系性质的现状。这一现状不仅为绝大多数的两岸人民所认同,也为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同。若放弃“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海峡两岸人民在国家认同方面不可避免地走向分裂,海峡两岸就成为领土与主权不同的两个国家,这导致两岸关系性质与现状的根本性改变。请问曹先生,放了“真空”,何来“妙有”?

  诚然,“目前海峡两岸关系陷入了僵局,主要卡在所谓的’九二共识’上头”,但这个僵局不是大陆方面所造成的,而是民进党新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至今既拒绝接受两岸已行之有年、行之有效的“九二共识”,又未能以自己的方式确认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两岸关系性质的定位与现状,试图动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改变两岸关系的性质与和平发展的现状,责任完全应由民进党当局来承担。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倘若由此将两岸关系僵局引向危局,想必不是曹先生乃至大多数台湾民众所乐见的。因此,我们要建议喜欢讲佛法的曹先生,如果真是忧心两岸关系,还是花时间多给台湾新当权者讲讲佛法,奉劝她只有放下“台独”的“我执”与“法执”以致“真空”,才能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湾安定发展的“妙有”吧。(唐永红,作者系现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经济平台执行长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