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李秘:习近平“国家统一思想”初探

2016-08-16 10:57: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二、“心灵契合”:国家统一的新理念

  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文化中,国家统一始终是最重要的诉求之一,近代以来,国家统一更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内涵。但是自台湾开始实施民主选举体制后,两岸的统一就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分久必合”,分合之间不再由政治精英说了算,台湾民众成为两岸统一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基于这个新的形式,大陆提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目的是厚植国家统一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但是在今天,台湾民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他们一方面希望能够在大陆崛起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多两岸和平红利,另一方面台湾民众的“台湾主体意识”持续增强,“恐中”心理加剧,“拒统”成为台湾的主流民意。在这种情况下,推动国家统一就面临一个“两难”局面。如果我们高举“国家统一”的旗帜,积极推动两岸政治统一,就可能会与当下台湾的民意相对立和对撞,反而不利于统一的实现。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避谈统一,就不能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不仅会影响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也会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一道路难以为继。

  习近平在思考国家统一的问题时,充分考虑了台湾民意的这种新态势,提出了“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新理念。在2014年9月26日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习近平表示,“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这个理念强调了两岸民心的统一,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统一,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也有利于化解台湾民众对统一的疑虑。

  “心灵契合”是一个带有文学色彩的语言,也是一个通俗化的表达,实际上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根据习近平的一系列论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习近平多次表示两岸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在2013年2月26日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习近平表示,“大陆和台湾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2015年3月28日会见萧万长,习近平表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是命运共同体”。由此可见,“血脉相连”和“休戚与共”是两岸命运共同体最重要的特征。

  习近平不仅强调两岸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他同时也多次强调两岸同胞要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并把这一意识作为两岸心灵契合的重要内涵。在2016年3月5日参加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指出,我们将“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

  这个论述告诉我们,要实现两岸心灵契合,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两岸同胞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近代以来,两岸在客观上是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但是两岸复杂的历史经历,使得部分台湾同胞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有所淡化,甚至对“两岸命运共同体”仍心存疑虑,这自然就谈不上心灵契合。两岸在交流交往的过程中,要在主观意识上形成“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增强对两岸命运共同体这一事实的理解,两岸同胞才算是心灵契合。

  第二,共享的价值观念

  在2015年5月4日会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习近平表示,“两岸同胞要加强文化交流,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传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建设共同精神家园,实现心灵契合。”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两岸同胞要实现心灵契合,就要有一个“共同精神家园”。而这个共同精神家园并不仅仅是中华传统文化,而是两岸同胞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继承而形成的新文化、新价值。

  对于今天的一些台湾民众来说,特别是许多台湾青年,两岸同文同种只能说明两岸在起源上和生活方式上是相同的,只能使他们产生我们曾是一家人的血缘联想,却不是两岸统一的理由,也无法上升为推进统一进程的政治力量。要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不仅需要两岸在经济上的共同利益和社会文化生活领域的密切联系,还需要建构统一的价值论述,形成一套共享的价值观念,即统一之后,我作为中国人代表的是什么价值,什么意义?如果两岸能够形成共享的价值观念,台湾民众就能够相信统一是一种更值得追求的生活方式,他们就不会产生心理上的忧虑,不会担心台湾“被大陆吃掉”。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