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于强:流行文化让两岸“同属一圈”

2016-08-04 10:54: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旺报》今日刊载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于强的文章,以流行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两岸社会融合的另一途径。于强认为,流行文化相互影响表明,两岸的中国人是可以被放进一个共同圈子中的。借流行文化,打破两岸社会融合的身分藩篱,或许是两岸认同路上一条便捷的途径。

  文章摘编如下:

  两岸系出同源,同文同种,即使目前尚未实现统一,但所谓“骨肉之亲,析而不殊”。不过,人们也看到,在两岸交流中,“台湾—大陆”的圈子划分在不自觉中延续下来,而这种划分却成两岸融合的最大困局。

  不过,同样是在两岸交流过程中,有一种净水潜流的力量,却有望打破这种困局,并在促进两岸认同心理上发挥作用,这便是近两年来越发紧密的流行文化影响。借流行文化,打破两岸社会融合的身分藩篱,这或许是认同路上一条便捷的途径。

  静水潜流力量强大

  2010年暑假,在一个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中,一位台湾姑娘问道:“你们大陆男生怎么那么会照顾女生啊?”我心里美滋滋的同时,不免疑惑,为什么台湾姑娘会觉得大陆男人会照顾女生呢?于是问她:“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你男朋友是大陆人吗?”她的回答出人意料:“不是啊。但你看《蜗居》上,小贝对海藻、苏淳对海萍都很好啊。”

  那一刻,我想到一个嫁到台湾的朋友。当年她告诉妈妈,自己在和一个台湾人交往时,这位妈妈的第一个反应是,“女儿啊,你要当心啊,台湾男人都花心,靠不住啊”。朋友想半天,她妈妈好像一辈子也没有和台湾人接触过。于是问:“妈,你又不认识台湾人,怎么知道台湾男人靠不住?”她妈一时语塞,低头想了很久,说了句,“电视上不都这么演吗”。

  流行文化对两岸民众心理的影响,就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静水潜流的强大力量,使得人们不自觉地被裹挟在其中,留下印记之后,又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认同感。也正因如此,在两岸的社会融合过程中,流行文化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角色。

  流行文化帮助两岸相互了解对方。举例来说,早在两岸还没有三通的年代,流行文化就成了两岸互相了解最重要的桥梁。大陆从《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中看到了台湾大街小巷的美食,从《康熙来了》中看到了台湾人生活的百态,从《流星花园》、《转角遇到爱》、《恶作剧之吻》等偶像剧中,熟悉了台湾腔。

  认同的实质是圈子

  近两年,随着大陆文化产品制作水平的不断上升,大陆电视剧、流行歌曲和综艺节目也越来越多的被引进到台湾,开始助力两岸社会融合。台湾观众通过《爸爸去哪儿》了解了大陆各地的风土人情,也通过《杜拉拉升职记》看到了大陆都市的职场生活。

  两岸流行文化对于促进认同是重要推动力量。社会认同理论认为,所谓认同的实质是“圈子”。人们会画定一个标准,把人分成圈内人和圈外人,然后对于自己所属的圈子产生认同,给同属于一个圈子的群体内成员较多正向评价,这被称为内群体偏向。流行文化相互影响表明,两岸的中国人是可以被放进一个共同圈子中的。

  另一方面,近年来两岸融合最大的困局在于,画圈的标准仍然是以海峡为界,因此,建构两岸认同必须打破“台湾—大陆”这一圈子划分的标准。而流行文化的互溶就给重新画圈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近年来,网络贴吧中的热门电视剧、网游、动漫、综艺节目的相关贴吧里,越来越多出现了用繁体字的网友和用简体字的网友讨论的局面。当两岸网友一起交流的时候,划分圈子的标准不再是“台湾—大陆”,而是“喜欢某部电视剧(网游、动漫、综艺节目)的人——不喜欢它们的人”。每个圈子中既有大陆人也有台湾人,两岸的界限逐渐模糊,两岸的社会融合也就在无形中深入。(于强 作者为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