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西冷南热”将使台湾经济加速衰落
蔡英文当局推出“新南向政策”,是否能够达到其所想要的效果,舆论不少声音并不看好。华广网今日刊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的文章指出,当前台湾出现的“南向热”,并不表示“新南向政策”的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政治操作下的假象,是在“有意配合”,未必是台湾企业的真正选择,更不会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未来会面临更多、更大的考验。
全文内容如下:
蔡英文在参选时就确立了“重南向轻西进”的两岸及涉外经贸战略思维,当政后进一步确立了这一政策,其在“520”就职演讲中明确提出“要告别以往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现象”的政策导向。在这一两岸及涉外经贸思维与政策指导下,民进党上台执政两个多月来,对两岸经贸往来与合作采取更为消极、保守的政策,实施更为严厉的审查与管制措施,两岸经贸往来与合作受到很大限制,变得越来越冷,而台湾与东南亚、南亚的经贸往来与合作却越来越热,呈现显著的“西向冷南向热”现象。
民进党重新执政后,蔡英文对两岸沟通、协商重要机构海基会的人事,至今迟迟没有做出安排,显然是有意对两岸议题冷处理,对两岸经贸往来与合作漠视。在两岸经贸往来与合作方面,蔡当局几乎没有采取任何积极、善意的政策宣示与表态,在外界颇为关注的就职演讲中极力回避、淡化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提出“要告别以往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现象”的负面论断,无异于明确告诉外界,未来要遏制与冷却两岸经贸往来。
果不其然,民进党执政两个多月以来,尚未有任何涉及两岸经贸往来的正面、鼓励性的政策措施出台,反而是负面管制措施不断地上演,对两岸经贸往来实行“限、卡、压”,特别是对大陆企业投资入股台企采取更为严厉的管制办法。继不久前以“影响产业发展”为由否决大陆立讯公司(以香港立讯公司名义)以38.7亿元新台币入股台湾美律公司之后,8月1日,蔡英文当局又以影响“国防科技”为由否决了大陆三安公司入股台湾环宇公司投资案,预示着未来大陆企业投资入股台企将变得更为困难,将会严重冲击两岸经贸合作。
在两岸经贸往来越来越冷的情况下,在蔡英文倡导的“新南向政策”指引下,台湾岛内出现一股“南向热”,与东南亚、南亚的经贸往来迅速升温,尽管这有一定程度的“蔡氏政治效应”因素。日前,蔡英文办公室成立了“新南向政策办公室”,作为最高统合机构,确立“新南向政策”方向与协调各部门合作。台“经济部”、“财政部”、“科技部”、“交通部”(负责观光旅游)与“外贸协会”等多个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包括增加东盟免签国,实施“电子签证”,让东南亚学生更方便、更快速赴台就读,将入学、留台工作不合理法令障碍降到最低,对侨外生毕业后留台创业松绑法令等),全力推动与东南亚、南亚在经贸、科技、观光、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合作。近来,台有关部门纷纷组团或计划组团赴东南亚、南亚多个国家进行考察、交流与招商,台当局职能部门与民间研究机构纷纷举办有关东南亚的经贸或文化论坛,公营企业(台酒、台盐)、公股金融机构与民营金融企业积极响应,努力配合、加快设立据点,希望以此换得台当局更多经济上的支持与好处。可以说,在两岸经贸往来陷于困局与趋冷的情况下,台湾却出现一股“新南向热”,大有“南向”超越“西进”之势。
“西冷南热”现象的出现,当然是民进党当局“重南轻西”及“舍西进取南向”的两岸与涉外经贸发展思维的结果,是其政治思维至上的结果,是为了“告别”所谓台湾对大陆经济过度依赖现象及维持台湾“经济自主性”与“政治上的独立性”的政策导向结果。这一经贸思维当然不是从单纯的经济发展、市场布局与经济合作来考虑或选择,自然会违背经济规律,未必能够达到预期目的,而且对台湾经济发展与经济利益而言,并非是一件好事。当前台湾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实际上,当前台湾出现的“南向热”,并不表示“新南向政策”的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政治操作下的假象,是在“有意配合”,未必是台湾企业的真正选择,更不会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未来会面临更多、更大的考验。特别是台湾当局放弃与台湾经济关系更为密切、对台湾经济发展更至关重要的大陆市场,消极对待两岸经贸往来,反而全力推动市场规模远不及大陆、语言文化差异更大、对台商缺乏足够政策优惠的东南亚与南亚,这显然是本末倒置,资源市场错置,或如台湾学生林建山所言,“睁眼背弃大机遇,盲目抓紧小浮木”,这种政治思维下的“反智”作为,必然会加速台湾经济的衰落,让台湾经济发展付出更大的代价。(王建民,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