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王晓杰:警惕民进党搞“台独”两面派

2016-03-02 09:45: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华广网3月1日刊载福建省涉台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王晓杰的文章指出,蔡英文的两岸政策,既想取信大陆与国际社会,又要对“台独”基本教义派有所交待。因此,必须警惕其“台独”两面手法。

  全文内容如下: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后,“立法院”首先完成换班,苏嘉全当选新一任“立法院院长”,民进党正式接管“立法院”,马英九步入“看守”阶段。在这短暂的过渡时期,有一些“台独”人士按捺不住,提出废“国父”遗像、修改纪念日与节日条例等一系列提案。民进党本质是“台独党”,民进党的完全执政,为“台独”打开了一扇机会之窗,可以预计,未来这种行径将越来越多。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反对“台独”将摆在大陆对台工作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

  当前,蔡英文正着手执政权交接的准备工作,如何论述两岸政策备受各方关注。一方面,蔡英文希望维持、沿续两岸和平现状,攫取两岸和平红利;另一方面,又拒不接受“九二共识”,不放弃“台独”立场。为破解这一“死结”,蔡英文最近频频放话,目的是试探各方反应。

  蔡英文的两岸政策,既想取信大陆与国际社会,又要对“台独”基本教义派有所交待。因此,必须警惕其“台独”两面手法。

  一是说与做不一致。日前,蔡英文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会以1992年两岸会谈历史事实与既有政治基础,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用其惯用的模糊语言淡化“台独”主张,以取信各方,但就“两岸同属一中”这一核心内涵却避而不谈。说一套做一套是民进党一贯手法,陈水扁上任伊始,曾提出“四不一没有”,他本人却是“台独”急先锋。因此,对民进党及蔡英文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二是温和与激进并行。有些议题采取温和路线,不挑事端,不冲撞两岸关系。比如,民进党决定将“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原先的“台湾与中国”提法换成“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回到“两岸关系条例”立场。有些议题则迎合“台独”基本教义派,把“台独”的各项诉求落到实处。有选择性地操弄议题,实则是以退为进,化解各方压力的同时,持续不断推动“台独”行径。

  三是党与个人分离。把民进党与党内个人行为作一定程度区隔,既维护党整体温和形象,又默许党员个人的“台独”行动。对于民进党“立委”高志鹏的废“孙中山遗像”提案,蔡英文裁示,民进党作为“立法院”最大党,对于议题的设定,应该要有战略思维,对政治敏感度高、重大政策议题,应该透过党团会议、内部政策机制让更多人一起讨论,设立完整做法跟步调,让外界看到党团整体问政的节奏感。表面看,蔡英文强调一致行动,理性问政,实际对党内个人只是“软”约束,而且根据两岸局势变化,这种约束会时紧时松。

  四是明与暗结合。民进党与“时代力量”同属绿营,“时代力量”属于“急独”派。民进党是执政党,肩负的责任更大,权衡与顾忌也更多,因此它更愿意将“时代力量”推到“台独”的前台,自己则暗中呼应。“时代力量”作为新生党派,为提高声势,争取深绿支持,也愿意承担这个角色。“时代力量”与民进党,一明一暗,分进合击,遥相呼应,很可能是“台独”的一种合作方式。可见,这些包装后的“台独”有隐蔽性,也更具欺骗性,需要认真对待。

  对于民进党,我们主张“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我们都愿意与其交往”。民进党是台湾岛内最主要的政治力量之一,从和平统一大局考虑,应当为其留下迷途知返的通道。但对民进党应保持警惕与防范,特别是对民进党及蔡英文的两面派做法必须有所认识,并及早做好应对准备。(王晓杰 本文作者为福建省涉台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助理研究员)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