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捷:社交网站“大战”表明两岸青年工作大有可为
近日,两岸网友围绕热点问题在社交网站Facebook展开“表情包大战”,引起广泛关注。华广网今日刊载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祝捷的文章,分析指出,社交网站两岸青年颇具娱乐色彩的“大战”,恰恰说明两岸青年工作大有可为,能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在两岸关系可能遭遇空前困难的情况下,两岸青年工作更加大有可为。
全文内容如下:
1月16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后,两岸在互联网线上线下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面目:在线下的真实空间,两岸相互隔空喊话,互相试探,试图在旧平衡行将打破的背景下,建立新的微妙平衡;而在线上的虚拟空间,两岸网友围绕热点问题在社交网站Facebook展开“表情包大战”,热闹非凡。表面上看,两岸隔阂已深,台湾青年群体的政治认同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边缘,然而,社交网站两岸青年颇具娱乐色彩的“大战”,恰恰说明两岸青年工作大有可为,能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社交网站的大战行将结束时,两岸青年在社交网站出现了有意思的一幕:被刷屏的台湾媒体对于大陆网民发来的海量表情包萌生兴趣,表示“图都好有趣”、“已存”;大陆网民在“大战”尾声给无奈的台湾媒体出主意,建议可以多发广告,提高点击率;台湾媒体最后也学会使用大陆风格的“尔康表情包”;台湾媒体不同栏目之间还为大陆网民刷屏“带路”……“这哪里还是吵架?”有网络媒体这样评价两岸青年的这场社交网站“大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骨肉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情怀,在这场两岸青年的社交“网站”大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大处远处着眼,两岸系属同源,有着共同的血缘、文化和历史记忆,对于中华民族的光荣与困难都有着切身的体会,两岸青年承袭的是中华民族的血脉,这种血浓于水的情结,虽然在岛内某些政治势力刻意淡化,但仍存于绝大多数两岸青年的人心之中,这是两岸青年“心灵契合”最宝贵的根基!
从小处近处着眼,2008年以来,两岸青年交往的热络程度超过2008年前的总和,两岸青年借助相互参访、交流学习、创新创业等形式,频繁来往于两岸之间,构成了两岸交往的青年洪流。台湾方面开放大陆学生赴台湾高校学习,以及承认台生在大陆所获得的学历,为两岸青年常态化交流互动提供了载体和契机。2012年,两岸青年携手保钓,书写两岸中国人共御外侮的新篇章。彭帅和谢淑薇组成的海峡组合在2013年闪耀温布尔登,并最终笑傲当年WTA总决赛。两岸青年紧密联结,缔造属于中华民族的新记录。在两岸交往的大格局中,青年交流成为最具活力的部分。
然而,由于岛内政治势力的“去中国化”政策和政治操弄,台湾青年的“中国认同”在整体上不容乐观。2012年以来,历次台湾社会运动的主要力量都是青年群体。台湾学生群体作为主要力量参加了针对两岸交往的“太阳花学运”以及混淆史观的“反课纲运动”。必须承认,台湾青年大多处于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在台湾社会发展中处于剥夺感较强的阶层。由于近年以来台湾经济景气不佳,台湾青年在相当程度上还要承受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代价,青年群体的失落感较强。小富即安、远离政治的“小确幸”心态,也在这种氛围中逐渐生成并风靡一时。青年群体的剥夺感、失落感,在岛内政治势力的刻意操弄下,很容易贴上意识形态的标签,从而转化为“反中”乃至“台独”的热情。
社交网站的“表情包大战”,毋宁理解为两岸青年的一种“少不更事”。最后那种娱乐色彩颇浓的结局,也表明两岸青年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对立,更无“夷夏大防”、“统独对峙”。面对青年群体的这种“少不更事”,大可不必上纲上线地解读,而应当给予更加有力地引导和纾解,避免两岸青年群体滑向民粹的深渊,也避免两岸群体的热情被民粹所误导。
青年群体是两岸关系的未来,两岸关系的前途命运系于青年群体。在两岸关系可能遭遇空前困难的情况下,两岸青年工作更加大有可为。2014年后,大陆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更加聚焦在“三中一青”上,台湾青年工作成为大陆对台工作的核心部分。可以预见,青年群体将在两岸关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绝不再是两岸关系的看客,而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角!(祝捷 作者系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