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之——电影《开罗宣言》的突破
1943年11月下旬,中、美、英三国领导人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商讨对日、对德作战等问题,并发表了《开罗宣言》。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国家领导人唯一一次参加大国领袖峰会,是近代中国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开罗宣言》规定台湾岛、澎湖列岛等领土归还中国,被载入教科书,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人类社会曾经发生的历史恒定不变。书本上的历史则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因知识累积和改动、社会环境的变迁,不断变化。书本上的历史并不等同于曾经发生的历史,而是过去历史的选择与安排,它的定义与形式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这两类历史有相互重叠的部分,学术界的任务就是拉近这两类历史的距离。
关于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1979年以来,大陆学术界逐渐予以正面评价。电影不同于学术著作、论文,其受众是广大群众,更加形象、直观、逼真,对于涉及国民党军队抗战题材的剧本,主管部门是慎之又慎。1986年公映的《血战台儿庄》即是一大突破。该片的主角是李宗仁,且李宗仁晚年回归社会主义祖国,在政治上不具有争议性。一位编导想重复《血战台儿庄》的突破,未能如愿。
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评价《开罗宣言》,其是论证台湾属于全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国际法依据。在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也一直对《开罗宣言》予以充分肯定。关于蒋介石在抗日战争的地位与作用,大陆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定论,所以要将《开罗宣言》搬上银幕,绝非易事。这在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摄制了电影《开罗宣言》。影片从编剧、立项、制作、审查,历经数十个环节,恐怕只有制片方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
今年8月,制片方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宣布电影《开罗宣言》将于9月3日公映,并配发了宣传海报。首批海报有毛泽东、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的头像,却没有主角蒋介石。此事引起台湾蓝营一些老人的不满,指责大陆贬低蒋介石。大陆多位知识精英也表达了忧虑,认为还是要尊重历史事实。编导急忙出来解释,多张海报有蒋介石的身影。本来是想把好事办好,结果是越描越黑,海内外舆论一片哗然。一张电影海报就这样载入了中国电影史、传播史,这是制片方万万没有料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