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专家:风暴席卷而来!台湾拒绝陆资是自绝商机
就在岛内“反课纲”闹得沸沸扬扬之际,台湾第二季的经济增长率出乎意料之外大跌。台湾《旺报》今日刊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国家发展与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庞建国的文章指出,台湾忽略了一场真正的风暴正席卷而来。庞建国指出,台湾拒绝陆资是自绝商机,要突破“闷经济”的困局,台湾并不是没有路可以走,但前提是要能正面看待海峡对岸的经济能量,务实地处理两岸的经贸往来。
文章摘编如下:
“反课纲”的抗争闹得红红火火,朝野政党为此展开角力,台湾政坛又进入多事之秋。然而,当媒体与社会大众聚焦反课纲的是是非非之际,一波攸关国计民生的大浪已经袭来,就是台湾第二季的经济成长率出乎意料之外大跌,大概只有0.64%,比原先预估的3%左右大幅萎缩。台湾今年的经济成长率想要“保三”,恐怕很难了。有如台湾《旺报》8月3日的短评所说的,当大家为了高中课纲吵得不可开交时,却忽略了一场真正的风暴正席卷而来。
正视对岸经济能量
面对经济衰退的冲击,有关部门其实没有闲着,台当局“行政院”已经召集了财经首长和专家学者聚会研商,提出了一些因应对策,像筹组更多的海外参展团“走出去”,办理采购会将国际买家“拉进来”,扩大中小企业融资,强化重点产业的系统整合,协助企业进行并购,以及扩大明年当局的支出等等。然而,说句老实话,这些作法,恐怕都有点缓不济急,或者杯水车薪。
今年上半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表现似乎都没有预期的好,纷纷下调了经济成长的预测,所以,经济下行的压力是全球性的,国际贸易也难幸免。对于台湾这种高度依赖出口驱动成长的经济体来说,少了外来的活水,想要成长自非易事。
那么,台湾只好坐困愁城了吗?其实不然。要突破“闷经济”的困局,台湾并不是没有路可以走,但前提是要能正面看待海峡对岸的经济能量,务实地处理两岸的经贸往来。
从李登辉到陈水扁掌政期间,台湾错过了利用大陆成长力道带动经济起飞的时机,不必多提。即使是马英九上台之后,台湾方面在两岸经贸往来的开放步伐上,也是谨小慎微。“太阳花学运”之后,官员的态度更是戒慎恐惧,闻大陆色变。
但是,经济规律不会因为政治考虑而转弯。全球价值链和东亚生产网络的分析告诉我们,台湾经济的最佳出路,就是善用两岸要素禀赋的互补性,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要素组合,打开包括大陆内需市场在内的全球各地市场。舍此不由,台湾任何拼经济的作为,多少都是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