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面对经济新常态 台商应化压力为动力
随着大陆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各项经济政策法规有所调整,大陆台资企业经营开始出现困难。华广网今日刊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的文章指出,当前经济环境下,大陆会继续关心台商,支持台商。台商应积极面对大陆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大陆“依法治国”新趋势,勇于创新进取,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寻找新的发展机会突围。
全文内容如下:
近期,随着大陆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各项经济政策法规有所调整,大陆台资企业经营开始出现困难,甚至极少数台企遭遇倒闭。面对这些现象,台商需要正确认识并对待大陆营商环境,逐步适应经济新常态,对在大陆的投资经营策略作出新的调整,改变代工模式,加快转型升级,化压力为动力,积极寻求突破。
面对大陆经济发展新常态,一些台商与台湾学者认为,台资企业在融资、税务、环保与政府采购等方面都受到限制,大陆应加快给予台商“国民待遇”,以解决台商经营困难。事实上,台商在大陆一直享有“超国民待遇”,在土地、税收等方面有大陆企业享受不到的特别优惠。如今,大陆在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加强了法治化建设,逐步缩小企业待遇差别,推动实现大陆企业、外资企业、台港澳企业待遇相同。
有些台商认为,大陆经济环境变化导致台资企业融资困难,资金链断裂,影响到正常经营,呼吁大陆在融资问题上给予台商更多支持,通过加强两岸金融合作解决台商的融资困难问题。但事实上,融资困难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普遍现象,不独是台资。台商尤其是中小台商融资困难是一个老问题,大陆早已采取许多特殊的支持政策,包括多家大型银行专案融资,地方政府对台资企业转型提供特别资金支持等。
在大陆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台商必须意识到,传统的代工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大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依靠廉价土地、厂房与劳工,为跨国企业进行加工组装的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生产成本快速上升的形势。其实,台商的出路,在于转型升级,在于把握机遇,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如果仅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转移到海外成本较低地区,数年后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一样没有出路。况且,在东南亚与印度等地投资,不能只考虑工资成本,还要考虑更多的当地政策与法制制度等软环境。就综合投资环境看,大陆仍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区之一,2014年大陆吸引境外直接投资近1200亿美元,居全球发展中经济体首位。
大陆经济新常态对台商而言,或许暂时是有不利的一面,但益处更多。大陆正在推动“依法治国”,这是制度的改革与健全,对台资企业发展绝对是一个好事情,可依法经营,并获得法律保护,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台湾企业联合会会长郭山辉就表示,大陆的改革措施将让过去少部分台商靠垄断、地缘裙带关系经营的情况消失,台商凭管理、技术、资金来发展的空间将越来越大。这是非常中肯的认识。当然,大陆各地也要适应新常态,重新调整经济发展与对台招商引资思路。
新年伊始,国务院首次常务会议就做出支持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措施。初步估算,仅失业保险费一项,一年可减轻小微企业和员工负担超过400多亿元。这对中小企业台商是一个利好消息,可降低企业社保负担。同时,为刺激经济,中国人民银行接连调降利息,缓解资金紧张局面,这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也有一定作用。当然,台资企业发展,不可能仅仅通过降息来实现,降息只是降低资金压力,并不代表企业本身发展情况的改善。台资企业的继续发展,还是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来实现。
大陆会继续关心台商,支持台商。大陆有关部门一直在调研台商经营与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继海协会会长陈德铭到昆山考察调研并走访台商家庭之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也在春节前赴昆山调研,并在与台商座谈时表示,大陆全力支持台商的政策不变,台商也要因应大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就台商而言,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积极面对大陆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大陆“依法治国”新趋势,勇于创新进取,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寻找新的发展机会突围。(王建民,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