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正方:福建在推进两岸融合中必将大有作为
华广网2月13日刊载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所副教授石正方的文章,探讨两岸融合问题时指出,推进两岸融合,福建具有独特优势和较好的发展基础,可以大有作为。文章认为,“闽台融合”立足“五缘优势”和政策优势,观照经济、文化、社会等不同融合层面,发展定位符合现阶段两岸关系演进趋势的要求,体现了务实、创新的发展理念。
全文内容如下:
两岸融合概念内涵丰富,包括经济融合、文化融合、社会融合、政治融合以及法律(制度)融合等不同融合层次。其中,政治、法律层面的融合具有长远性和顶层设计性质,为其他方面的两岸融合提供法律规范和制度保障;经济融合是两岸融合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为其他方面融合拓展机会、提供诱因;文化融合是两岸融合的关键环节,两岸文化的相互理解、包容和共建,是两岸融合的催化剂和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根本依托所在;社会融合则是对两岸融合的综合表达,其目标在于通过两岸社会个体、群体之间相互影响和适应,最终相互融合,形成一个保障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机会和平等权利、拥有共同利益和价值认同,体现“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和谐、开明的两岸共同社区。两岸融合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两岸中国人共赴中华振兴的必由路径。
可以说,推进两岸融合一直是大陆对台工作的主线。以往“先易后难”、“以经促政”方针策略下,经济融合一度是大陆对台工作的侧重点;目前,两岸交流步入“深水区”,触碰到涉及价值追求、文化观念、社会心理差异等深层次的、敏感性问题,要求两岸融合在经济领域进一步深化的同时,加快向文化融合、社会融合乃至政治、法律融合层次推进。其中,文化融合和社会融合应作为现阶段两岸关系发展的核心内容。
2014年,两岸关系显现一定程度的波折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服贸学运”事件的发生,使ECFA后续协商进程受阻,严重影响两岸关系的制度化建设;二是与大陆有互信基础的国民党阵营在“九合一”选举中遭受挫败,或将导致2016年岛内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出现新的政党轮替,给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增加不确定性。这些“波折”反映两岸关系问题的复杂性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任务的艰巨性,同时也反映当前两岸交流与合作存在的结构性、策略性问题,凸显社会基础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表明文化融合和社会融合对于当前两岸关系深化发展的重要性,要求两岸融合向高层次、全方位推进。
推进两岸融合,福建具有独特优势和较好的发展基础,可以大有作为。
其一,福建处于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拥有对台“五缘优势”。台湾有80%以上民众的祖籍地在福建,台湾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大部分源自福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在台湾地区有广泛影响。这些源远流长的“文缘”、“亲缘”关系决定了闽台社会联系的紧密性,为闽台文化融合、社会融合奠定了雄厚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