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沐:新常态下的对台政策新思维
香港中评社2月23日发表署名束沐的评论文章说,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主要面临着党内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与国内错综复杂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同时也面对着国际格局不断变化、国际矛盾日益尖锐外部环境的挑战。因此,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反腐肃贪、深化改革、完善法治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上,并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总要求。在对台工作领域,新一届中央则以“稳定性”与“延续性”为基本出发点,表明“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当前的主要任务”,而诸如“两岸一家亲”、“心灵契合”等新理念、新论述,主要是务虚层面的感性号召,并不涉及两岸关系务实层面的政策调整。
不过,随着去年“太阳花学运”、“九合一选举”不断撼动岛内政治版图,2016年台湾政局发生重大变动的可能性升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也将面临重重考验。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在未来一段时间,必定要在对台政策上积极进取、有所作为。与此同时,十八大以来,一些具有习近平总书记鲜明个人风格的新思维、新方法,逐渐在近两年的内政外交、治国理政、整党整风等各项政策中体现出来。本文认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八大以来的治国理政的新思维,集中统一于“新常态”这个概念,这些新思维具体可归结为如下四点:“底线思维”、“大势思维”、“再平衡思维”,以及“增存量思维”。这四个思维既是“新常态”思想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适应与引领“新常态”所不可或缺的方法论。那么,这些新思维将如何体现于未来一段时期大陆的对台工作与对台政策之中?本文将对此做出整理与预判。
第一,底线思维。习近平多次强调,各级干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时要有底线意识,凡是从坏处做准备。那么,在对台政策方面,什么才是大陆方面的底线?本文认为有两条,第一条是法律底线,体现于《反分裂国家法》。“法理台独”是对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的最严重挑衅,在这个问题上,大陆方面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运用法律手段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这充分说明,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法律框架,已经被列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之中。另一条则是政治底线,即“九二共识”是两岸制度化协商的底线。“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锚,锚定方能稳坐钓鱼台。没有“九二共识”,两岸两会的制度化协商存在着停滞的可能,国台办与陆委会的联系机制也将面临着被偏废的危险,2008年以来的“和平红利”恐无法继续深化,台湾经济发展将蒙上阴影。
第二,大势思维。习近平多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胸怀大势、把握大势。本文认为,我们要在在一“守”一“攻”两个维度上理解“大势”:一方面,习近平认为,当前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复杂尖锐,各种思潮相互交锋,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守土有责,打好主动仗,这是“守”的一面;另一方面,习近平提出,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东西文化、各种文明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推动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这是“攻”的一面。那么,在两岸关系领域的“大势”又是如何?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两岸分久必合,随着中国大陆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民族比任何时期都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统一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但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由于历史背景与教育环境的不同,两岸人民的认同、价值、理念还存在这样那样的落差。统一不仅仅在于形式,而在于两岸人民“心灵的契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岸唯有通过心灵交流才能达到心灵契合,用时间、耐心、信心和亲情熨平历史带来的创伤。对于两岸因历史原因在生活方式与社会制度上的差异,首先要相互尊重、相互体认,然后再通过将心比心的相互理解、相互借鉴,共同顺应世界潮流,把握时代大势,中华民族有能力、有智慧最终找到解决台湾问题的办法。
第三,再平衡思维。实际上,这个词最初源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习近平并没有在讲话中提出过“再平衡”一词。不过,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内政外交的新举措,充分体现出了“再平衡”的思维特征。内政方面,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手抓反腐与肃纪,一手抓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制度建设,在党、政、军领域完成了组织人事的“再平衡”;外事工作方面,面对着美国咄咄逼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树立正确的外交义利观,重视传统友好邻邦,对美不卑不亢,对日毫不妥协,与俄罗斯等金砖国家进一步提升伙伴层级,擘画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宏伟蓝图,开创了大国外交的新局,亦完成了中国全球战略的“世界再平衡”。同理,在两岸关系领域,因应九合一选后岛内政治新形势,大陆对台政策必将注定经历一轮“再平衡”:在经济领域,“再平衡”体现为两岸和平红利将更多惠及台湾普罗大众;在政治领域,“再平衡”体现为大陆方面将更加注重与台湾各党派、各界团体的全面交流交往;在社会领域,“再平衡”体现为两岸交流将更倾向于三中一青,尤其是促进台湾青少年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理解与认同。
第四,增存量思维,这是本文想着重讨论的一点。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经济发展、深化改革与反腐整风等领域的工作中,对“增量”与“存量”尤为重视。如何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做优存量、做大增量,依托二十年来高速发展的既有成果,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打造中国经济2.0升级版,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最主要课题;同时,如何破除固有利益的藩篱,在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上的改革有所突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主要挑战。换言之,深化改革中要“啃硬骨头”、“抢险滩”,就要求在“改革的增量”上获得进展;而面对着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因此,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成为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中“治标”的主要任务。那么,在两岸关系领域,我们必须要冷静思考,什么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存量?什么又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增量?“九二共识”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存量与增量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
辩证来看,增量与存量存在着递进转化的关系,旧的增量成为新的存量,而新的增量又从旧的存量中产生,同时,存量不断充实,增量不断积累,最终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就两岸关系而言,2008年前,由于陈水扁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制度化协商被搁置,但大陆的一系列惠台政策、让利举措,以及两岸授权民间团体所推动的包机、观光等谈判,构成了民进党执政时期两岸关系发展的“增量”,这些增量在当时形成了岛内“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民意基础,是2008年政党轮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国民党重返执政后,两岸三通直航、陆客观光随即开启,同时,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展开制度化协商,签署了ECFA等十多项协议,两岸社会文化交流进一步密切,两岸关系的增量不断扩展,存量不断累积。2012年国民党获得连任,当时许多人解读,此次选举结果标志着台湾民意再次站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线的一边,也就是说,“和平红利”开始发生功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经济增量”转化为“民意存量”。
然而,在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下,马当局首个任期的“六三三”承诺没能兑现,再加上两岸关系在长期隔绝后的快速发展,引发不少台湾民众的疑虑,2012年后,一部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增量,并没有转化为存量,或者说,在一些领域、一些环节,两岸交流存在着“重量轻质”的问题。与此同时,马当局又无力做好政策宣导与利益分配,使得“独厚财团”、“无感复苏”等词汇成为了台湾一些人士批评两岸经贸交流的主要论点。2014年以来两岸关系所经受的一系列挑战,如318学运对于服贸的质疑、九合一选举中对于连家“买办”的鞭挞,均反映了上述问题。
随着2016大选政党轮替可能性的增大,“九二共识”承认与否,是否会影响到2016年后两岸的交流合作,逐渐成为了两岸各界热议的话题。有观点认为,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将受到破坏,两岸经贸、文化、社会各项交流成果将难以维系甚至得而复失,两岸会回到2008年以前动荡不安的老路上去。对此,本文认为,应科学看待“九二共识”与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存量之间的关系。
2008年以来,两岸之间签署的二十多项协议、两岸基层、民间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流机制,构成了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存量,这是当前两岸关系最大的现实。2016年,无论台湾政局发生何种变化,大陆方面应该秉持着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做大增量、在2008年以来两岸交流合作的既有基础上做优存量的思维,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一正确道路。当然,若2016年大选后,“九二共识”这一共同政治基础能够得到延续,两岸更应该相向而行,在政治互信方面再向前迈进一步,共同追求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性跨越。即便新的执政者不承认“九二共识”,增量的部分可以暂缓推进,但存量不应该也不可能削减、倒退乃至于偏废。这是因为,若2008年以来所累积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存量遭到破坏,势必会进一步压缩岛内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存量”,这样的后果既违背了“寄希望于台湾同胞”的大政方针,又不利于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是两岸各界所不会乐见的。
换言之,两岸两会的制度化协商可能会因不承认“九二共识”的政党上台而停滞,但2008年以来两岸所达成的各项协议以及原有框架下的后续协商,例如ECFA框架下两岸经合会的协商,不仅应该继续进行,而且更应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与“深入了解台湾民众尤其是基层民众的现实需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照顾弱势群体,使更多台湾民众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中受益”精神的指导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升存量品质”上来,全心全意盘活存量、做优存量,为培育新的增量创造条件,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果实真正惠及台湾基层民众,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真正获得台湾民意发自内心的支持与认同。
综上所述,面临着九合一选后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本文认为,大陆方面应保持定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今后对台政策的拟定与执行中不断强化底线思维、大势思维、再平衡思维与增存量思维,才能正确认识、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积极引领两岸关系的新常态,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一历史性、系统性工程做细、做实、做好,进一步打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