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超:台公民团体组党意味着什么
1月25日,从台湾公民团体“公民组合”中分立的“时代力量”宣布正式成立政党,华广网今日刊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常超的文章分析这一动向反映的台湾政坛新变化。作者认为,对国、民两党皆不满是公民团体组党的主要原因,社会团体、公民团体正成为台湾政治生活中的新兴力量,其作用尚有待观察。
全文内容如下:
1月25日,从台湾公民团体“公民组合”中分立的“时代力量”宣布正式成立政党,并公布一系列建党规划,准备进军明年的“立委”选举。这一动向反映出了台湾政坛的一些新变化,而此类团体、政党能否成为台湾政坛的第三势力,还有待观察。
首先,社会团体、公民团体正成为台湾政治生活中的新兴力量。2014年3月在岛内爆发的“反服贸运动”背后尽管有民进党的操弄,但依托学生团体的形式展现,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民团体在台湾政治生态中已占据一定份量。近年来,台湾公民团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衍生出许多年轻社团组织,譬如“反服贸”学生带头人林飞帆、陈为廷组织的“岛国前进”,以罢免国民党“立委”吴育升、蔡正元为诉求的“割阑尾”组织,打算筹组台湾政坛第三势力政党的“公民组合”等。这些组织能够应运而生,在岛内重大事件中发声并产生一定号召力与社会影响力,预示着此类力量将成为观察未来台湾政治的重要参数。
其次,对国、民两党皆不满是公民团体组党的主要原因。近年岛内涌现的公民团体参与了“反服贸”、“反核四”等社会运动,其间透露出对国民党执政当局施政现状的不满。因此,进一步干预政治、对马当局施加压力,组成政党、凝聚力量,便成为他们的一项重要选择。同时,部分公民团体虽有绿色倾向,但也对民进党的作为不尽满意。在“九合一”选举中,这些公民团体成员抱持教训国民党的心态将选票投给民进党,但并不表示他们全然认同民进党。随着队伍的壮大,他们认为与其寄希望于民进党,不如自行组党,推出候选人直接表达其参政理念。
再次,公民团体组党后的作用尚有待观察。台湾政治生态的底色是“政党政治”,并由此形成了分别以国民党、民进党为首的“蓝绿阵营”,在选举政制下展开政治生活。故能否在政坛上有所作为取决于能否斩获选票、猎取公职,这对国、民两党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但对党员人数较少、组织规模较小的小党派却不啻重大议题,先前已经存在的亲民党、新党、台联党等“二线政党”在政治生活中都难逃边缘化、泡沫化命运。因此,对于“时代力量”这类新党派、小党派而言,想要在蓝绿政治之外彰显公民社会特色,在国、民两党之外谋求新的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但它们抛出“降低门槛”、“开放决策”等新颖政见,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民两党的票源造成分流,故国、民两党亦将面临新的冲击。(常超,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