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深度解读:厘清关于两岸经济合作的不实论述

2014-11-28 08:38: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两岸经济合作取得成果举世瞩目,然岛内近来关于两岸经济合作进程出现些许杂音。华广网本月18日刊载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王敏的文章,围绕“两岸经贸合作是否只图利大财团”、“造成岛内贫富差距扩大的元凶”、“大陆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威胁还是机会”三方面内容,旨在厘清关于两岸经济合作的不实论述。

  全文内容下:

  自2008年两岸关系实现重大历史性转折以来,两岸经济合作取得举世瞩目的进展,有力推动了两岸经济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两岸经济合作进程中出现一些杂音,民进党等绿营势力也开始大肆炒作“两岸经贸合作只图利大财团”及“拉大岛内贫富差距”,借此攻击马英九当局大陆经贸政策,抹黑两岸经济合作的成果。这些论述本属于无稽之谈,但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在岛内特殊的政经格局下,部分民众受此蛊惑,对两岸经济合作的疑虑趋于增加。今年3月台湾爆发“反服贸运动”后,台当局及岛内民众对两岸经济合作的保守心态也有所增强。为正本清源,有必要对目前在岛内较为“流行”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予以考证。

  一、两岸经贸合作只图利大财团吗?

  当前,民进党等绿营势力以所谓“三中”群体利益代表者自居,竭力在岛内制造两岸经济合作只图利大财团的舆论,意图占据道德制高点,给国民党当局贴上大财阀利益“代言人”的标签,阻碍两岸经济合作进程。这一论述罔顾现实,存在诸多偏颇之处:

  首先,中小企业成为岛内投资大陆的主体,这与国际经济中跨国(境)投资以大企业为主的现实存有很大差别。由于两岸同文同种等优势,岛内中小企业得以有效克服语言、习俗等各种障碍,在大陆经营发展,实现事业的“第二春”,部分中小企业更凭借大陆平台成为国际知名的大企业。

  其次,由于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大企业在跨国(境)投资与贸易中获得更高投资回报率属于全球性现象,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事实上,岛内大企业在大陆经营发展也带动岛内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岛内产业集聚。

  再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经贸关系快速发展,客观上为岛内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若没有庞大的大陆市场,台湾产业升级很难顺利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岛内占主体的中小企业及民众都从两岸经贸交流间接受益。

  此外,2008年两岸经济合作的红利已经外溢至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岛内多数群体,但在岛内特殊的政治生态下,很多受益产业或群体“不愿或不敢发声”,而绿营“声音又很大”,给外界造成岛内绝大多数民众“默认”或支持绿营论述的印象。如大陆在早收清单中对台湾开放的539项产品多数属于岛内中小型传统产业、弱势产业与农产品,这些降税措施的落实已为岛内中小企业开拓大陆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台湾当局严格管控下,陆资入岛规模虽只有11亿多美元,但已雇佣岛内员工近万人,就业创造效果不亚于赴台投资的侨外资本。大陆游客赴台旅游每年超过200万人次,特别是赴台个人游人数迅猛增长,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已经扩散至相关产业。2010年马英九在与蔡英文的ECFA辩论中所举的“日月潭卖茶叶蛋的阿嬷”就是最好的例证。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过去两岸经贸合作主要在制造业领域,占岛内GDP近7成、就业人口近6成的服务业与大陆合作很少,这导致在两岸经贸交流合作过程中岛内受益面相对有限。两岸已签订服务贸易协议,大陆对台湾再次大幅让利,这无疑将为台湾服务业发展创造巨大商机,让更多岛内群体受益。但可惜的是,由于民进党极力杯葛,造成服贸协议迟迟未能生效,严重影响两岸经济合作利益在岛内的扩散。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