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谢楠:两岸经贸合作应当深化而不是倒退

2014-08-07 10:47: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7月28日,马当局主导召开的“经贸国是会议”落幕,汇集成了四十余项上百条的意见。岛内媒体对会议本身及结论反应都较为冷淡。华广网5日刊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室助理研究员谢楠的文章指出,岛内朝野恶斗不止致使会议代表性大打折扣,会议结论直接回应了岛内民生诉求,但未来效果不容乐观。

  全文内容如下:

  7月28日,马当局主导召开的“经贸国是会议”落幕,汇集成了四十余项上百条的意见。岛内媒体对会议本身及结论反应都较为冷淡,有媒体直接指出其没有意义,不开也罢。此外岛内近期发生一连串重大事件,澎湖复兴航空坠机、“监察院”人事提名在“立法院”遭遇重大挫折、高雄管道泄露发生大爆炸,直接分散了媒体与民众的注意力。但从岛内以往类似会议结论都将形成相应政策的经验看,此次会议结论依旧有诸多值得深入分析的热点,反映出未来马当局经济施政思路。更值得注意的是,会议结论对两岸经贸提出一系列严格管控措施,将对未来两岸经济融合产生重要影响。

  一、朝野恶斗不止致使会议代表性大打折扣

  “国是会议”是台当局为解决体制内无法处理的全台性重大课题,在体制外举办的高层次会议。会议性质虽然属于协商咨询性质,但其会议结论往往具有相当的约束性和影响力。上世纪90年代李登辉举办过类似的“国家发展会议”,就“宪政体制与政党政治”、“经济发展”、“两岸关系”三大议题形成192项共识,对李登辉执政后期产生实质影响,直接推动形成了“冻省”、“两国论”等重大主张及“戒急用忍”的两岸经贸政策。陈水扁上台后也操办过类似的“经济发展咨询会议”,因其获得当时在野的国、亲两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凝聚了岛内共识,其执行效果虽不如以往,但也基本奠定了陈水扁后期政策基调与方向。

  “太阳花学运”爆发后,“两岸服贸协议”迟迟未能过关生效,“货贸协议”及“争端解决机制”等ECFA后续协商遥遥无期,两岸经济融合陷入停顿,台湾参与RCEP及TPP进程被迫中止,宣扬“闭关锁岛”思维的“小确幸”思潮甚嚣尘上。另一方面,中韩FTA进程的加快对岛内产生极大压力,岛内工商界也呼吁召开“国是会议”,尽快凝聚岛内对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及两岸经贸合作路径的共识。马当局召开“经贸国是会议”,是对“太阳花学运”中“反服贸”团体要求召开“公民宪政会议”的变相回应,试图重新推出具有高度共识性及民意支持的经济政策。

  4月3日,台“行政院”宣布召开“经贸国是会议”,先在4月下旬5月初召开三次预备会,逐步确定主题;再在岛内北中东南召开分区域会议,逐步汇集共识、推选参与最终大会代表,7月26日-28日在台北召开大会。会议代表180人,涵盖政党、行政机构、地方县市、产学界、“公民团体”各方代表。会议形成“共同意见”、“多数意见”及“其他意见”几百项,“行政院长”江宜桦、“国发会主委”管中闵都表示会将“共同意见”和“多数意见”形成政策并坚决执行。

  遗憾的是,岛内在野党并未展现相应格局,置岛内民众对“蓝绿恶斗”已极为厌恶的态度于不顾,杯葛到底,民进党、台联党、亲民党及学运团体均拒绝出席。民进党甚至针锋相对宣布将在八月份召开民间版的“公民经济会议”,提出所谓真正反映民间诉求的经济政策。“经贸国是会议”还未召开,其代表性便大打折扣,马当局试图凝聚岛内共识的意图已然破功。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