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苏贞昌何以匆忙提出“对中政策大辩论”
1月9日,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刚刚出笼“对中政策检讨纪要”,没过几日该党主席苏贞昌又建议在党内展开“对中政策大辩论”。华广网今日刊载江苏省台湾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平的评论文章指出,苏贞昌马不停蹄地匆忙抛出新建议,绝非偶然,其中有着深层的政治考虑。
全文内容如下:
1月9日,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刚刚出笼“对中政策检讨纪要”,没过几日该党主席苏贞昌又建议在党内展开“对中政策大辩论”。苏贞昌马不停蹄地匆忙抛出新建议,绝非偶然,其中有着深层的政治考虑:
设法弥补“对中政策检讨纪要”的不足。2013年,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大动作举办9场“对中政策扩大会议”(“华山会议”),炮制出笼了“对中政策检讨纪要”,应该说该党的大陆政策研究、调整可暂告一个段落。但是这九场会议为讨论而讨论,没有结论、没有共识,只是将各方意见整理归纳后提供给“中国事务委员会”,最终出笼的“检讨纪要”死抱“台湾前途决议文”不放手,坚持既定的“台独”立场不动摇,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态度依然如故,坚拒“一中原则”,不承认“九二共识”,整个“纪要”洋洋洒洒6000余字,字里行间充满着浓厚的陈腐味,老调重弹,了无新意,流于形式,没有任何约束力。“纪要”出笼后,外界反应不佳,特别是党内不少人相当失望、颇多微词。谢长廷明确表示,“纪要”很多文字的堆砌,内容不明确,没有让人“很有感”;前民进党籍“立委”林浊水认为,“纪要”不是结论,没有什么拘束力,民进党努力了很久,没做成结论很可惜。前民进党“立委”郭正亮表示,“中国事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是苏贞昌的一次大挫败,原本的“对中政策总结报告”,最后变成“对中政策检讨纪要”,等于是降低位阶,不具有指导全党大陆政策的约束力,只是对九场“华山会议”的摘要参考。面对外界的强烈反应,苏贞昌急急提出“对中政策大辩论”,显然是想借此弥补“对中政策检讨纪要”的严重不足。
缓解面临大陆政策调整的巨大压力。由于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最终出笼的“对中政策检讨纪要”,未能就民进党的大陆政策调整作出明确规划与交待,引发党内外的强烈不满和反弹,苏贞昌面临大陆政策调整的压力未减反增,特别是“纪要”出笼后,党内重要人物蔡英文、谢长廷等都提出批评,认为“纪要”不能说明问题,未能达到应有的目的,主张应继续对党的大陆政策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谢长廷在民进党“中委会”落幕的第二天一大早就主动召开记者会炮打党中央,狠批“纪要没站在主流价值上”后,拳拳击中苏贞昌的要害。谢系“立委”接力“出招”,建议在5月党主席选举前举行两岸政策公开辩论,辩论时间宜早不宜迟,最好能在3月就举行,3月距今还有2个月,大家有时间准备;而3月又距离5月的党主席选举2个月,如果辩论时有若干结论聚焦,可进一步提供党主席候选人讨论;辩论场次愈多愈好,可以针对“纪要”还没有共识的议题来辩;参与辩论的成员,应广纳跨世代、跨派系的代表性人物。蔡英文认为辩论有必要,大家也同意,“不失为要做的事”。林浊水建议,可从“对中政策检讨纪要”找出几个争议点,然后逐个议题辩论。面对这样的局面,苏贞昌面临的“压力山大”,苏在此时建议就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展开大辩论,明显是想借此表明自己在两岸问题上的积极姿态,设法缓解面临大陆政策调整的巨大压力,收拾“对中政策检讨纪要”出笼后的残局,改变自身的被动处境。
争取抢占竞选连任党主席的制高点。民进党党主席换届选举将于5月举行,除苏贞昌有意争取连任外,前党主席蔡英文、谢长廷都有强烈的企图心。当然,角逐党主席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卡住进军2016的有利位子。而以目前岛内形势及民进党内部态势看,若想在即将来临的党主席选举中抢占制高点,争取赢得选举,势必要在民进党跨越执政的“最后一哩路”上下功夫,也就是要在大陆政策上有所作为,改变外界对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刻板印象,显示出有处理两岸关系的能力。苏贞昌自2012年当选党主席后,在大陆政策调整方面,虽有不少动作,比如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召开九场“华山会议”等,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方面探讨该党的大陆政策,让外界颇有期待。遗憾的是,会议仍呈现出守旧势力压制新生力量、保守空洞论述“围剿”务实理性声音等特点,在党内基本教义派的强力掣肘下,会议的“对中政策总结报告”沦为“对中政策检讨纪要”,未能对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作出结论性意见。会议中好不容易出现的一个亮点——关于冻结“台独”党纲的提议,只是一闪而过。九场会议可说是徒劳无功,成为一大败笔,被台媒评价是苏贞昌的“重挫”,认为苏已是“跛脚主席”。在如此情况下,面对蔡英文、谢长廷两位虎视眈眈的有力竞争者,苏贞昌自是难以占据有利地位,故而急急提出“对中政策大辩论”的建议。“纪要”9日出炉后,民进党中央即明言“苏贞昌原就认为可辩论,党后续会再规划”。一旦展开大辩论,苏贞昌可站在党主席的高度,任由各方展开争夺,若能有所突破,党主席的功劳最大;若没有突破,系各方无法达成共识,责任也不能由党主席承担。如此,有利于苏贞昌重新抢占角逐党主席的制高点,为争取胜选创造条件。
应该说,民进党若真的就大陆政策展开辩论,是一项不错的举措,是件好事,有助于该党深入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是苏贞昌提出“对中政策大辩论”的建议,权谋性非常明显,恐难有大的突破。尤其是民进党党主席选举在即,苏贞昌、蔡英文、谢长廷等重要人物又都有意角逐,而党主席又仰赖党员选举产生,在该党16万多具有投票资格的有效党员中深绿党员比例甚高,若真的举办大辩论,除谢可能会高分贝继续提其“宪法共识”主张以外,苏、蔡面对辩论时都会谨慎应对,避免得罪深绿党员。苏贞昌近日发文哀悼“台独”大佬蔡同荣,表示“他未竟的理想我们会继续努力”,讨好深绿力量意图明显。加之2014年是选举年,党内很多人都会投身其中,在辩论中也怯于“大鸣大放”,以免得罪深绿、失去支持。所以,苏贞昌“对中政策大辩论”何时能够落实尚系未定之天,即便真的落实展开辩论,恐怕也多是各说各话,最后如同“华山会议”一般流于形式,难以找到各方都可接受的共识。(杨平,作者系江苏省台湾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