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台湾政局暨两岸关系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召开
由全国台研会主办的“2013年台湾政局暨两岸关系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今天在北京召开。(中国台湾网 赵静 摄)
中国台湾网12月16日北京消息 “2013年台湾政局暨两岸关系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今天在北京召开。马英九当局的执政危机如何化解、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是否调整、明年两岸关系发展的动力在何方……都成为与会50余位两岸专家学者热烈讨论的话题。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刘红指出,2013年是台湾的选举空窗期,少了一些选举的狂热和纷乱,呈现出不少带有选举修正特点的新动向,集中体现在蓝绿意识形态的对立。而选举空窗期的台湾政局运行的两岸背景就是如何处理两岸政治关系,这成为蓝绿共同关注的热点。过去一年,两岸政治互信基础越来越扎实,带来的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也大幅度成长,和平发展的红利正在向台湾全社会散开,所以带动台湾的社情民意就是大陆形象开始正面化,随着选举年的到来,这些都将决定选民的选择。
台湾两岸交流远景基金会副执行长孙扬明表示,马当局的政策不会有问题,问题出在用人,这方面的薄弱造成了很多没有必要的纷扰。民进党内部因此有共识:如果不需要改变大陆政策就可以胜选,那为什么要改变?所以对于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调整,孙扬明持悲观态度,他指出,苏蔡两派都非常清楚,如果在两岸政策上有重大修正,结果就是民进党内部的基本教义派立刻向台联党靠拢,这对其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民进党这样的思维,必然会牵扯到2014年的选举。
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教授刘相平也对民进党在两岸政策方面的转型不表乐观。他说,2013年台湾政局是2012年台湾选举之后的势力盘整年,也是为2014年“七合一”选举做准备的一年,蓝绿互斗不可避免,但是因为没有选举,斗争还不算太激烈。马英九及其团队处境艰困,2014年各党围绕“七合一”选举斗争激烈,这对两岸关系将有三个层面的影响:一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成果将被政治斗争所覆盖,和平红利效益的边际效应难以彰显;二是两岸和平发展良好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受阻,服贸协议至今未在台“立院”通过就是一个典型的个案;三是由于岛内各政党的主要精力放在选举上,对发展两岸关系的推动动力有可能不足。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郭震远认为,2013年可以看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深水区的开端,这一年,两岸摩擦有所增加,但都是可控的,和平发展进程不会因此发生改变;这一年,两岸和平发展的“深水区”进程保持了大陆主导、两岸相向而行的基本模式,但台湾的消极态度在增加,而且对两岸关系发展带来较明显影响。此外,“促统”与“保持现状”的关系在2013年开始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来,蓝绿在保持两岸现状上出现共识,但问题的关键是,维持现状是不可能长久的,大陆方面要坚持终极统一的目标,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认为,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就需要建一艘大船,而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他指出,两岸经济关系正处于一个新的重要“蜕变”阶段,需建构更具前瞻性的目标与架构加以应对,推动两岸经济一体化作为今后中长期目标,构建统一大市场的中华民族经济体应尽快提上日程。
全国台湾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志怀指出,2013年两岸关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政治互信得到进一步增强,两岸政治接触与对话的新模式也应运而生,“台独”在绿营的话语体系中开始淡出;同时,岛内政治格局与朝野之间的角逐与较量复杂多变,国民党内的“马王之争”与民进党内的“两个太阳”间的较量,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复杂影响。
今天的研讨会由全国台湾研究会主办,海协会副会长兼全国台研会副会长孙亚夫、国台办研究局副局长孙升亮等出席。(中国台湾网记者 赵静)
海协会副会长兼全国台研会副会长孙亚夫出席研讨会。(中国台湾网 赵静 摄)
全国台湾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志怀在研讨会上致辞。(中国台湾网 赵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