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克礼:应思考两岸突破政治僵局的问题
“第四届两岸关系澳门论坛”12月10日在澳门理工大学举行,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原所长余克礼在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香港中评社12月12日发表访谈文章说,余克礼表示,两岸关系发展到今天,进入到深水区阶段。要想进一步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就必须正视政治分歧问题,从结束敌对状态入手,逐步破解政治难题。他认为,这也是研究两岸关系的学者今后应该认真努力思考的主要问题。
余克礼说,“我从事台港澳和中国统一问题研究已逾30余年,见证并参加了很多有关两岸关系论坛与研讨会,感受到这些研讨会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所做出的很大贡献。”
他说,澳门自从回归以来,由于澳门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雄厚,澳门社会各界爱祖国、爱澳门,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统一。这些年,澳门举办了很多场两岸关系研讨会,有的层次很高,中央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领导都曾多人次来澳门参加过盛会。我们应感谢澳门朋友为两岸和平关系发展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余克礼说,自从1979年,我们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以来,两岸四地专家学者对推动中国的统一非常热心。三十多年来,所举办的各类有关两岸问题的研讨会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初,主要讨论国家统一的方式和模式问题。大陆方面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也曾提出过“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主张。两岸四地和海外的华人、华侨对讨论中国如何统一问题表示高度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个阶段,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到2000年民进党上台执政之前。当时在两岸三地所举办的各类研讨会,主要集中在两大议题上面。一是关于两岸政治谈判、结束敌对状态,以及如何突破政治僵局的问题;二是如何尽快实现两岸“三通”,两岸如何进行经济合作及全面开展交流交往正常化的问题。
第三个阶段,即民进党2000年上台到2008年下台。由于民进党坚持“台独”党纲,坚持“台独”分裂路线,各类两岸关系研讨会讨论的重点议题是“反独”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问题。
第四个阶段,从马英九上台至今。各类研讨会讨论的重点主要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问题,近几年似乎讨论认同问题也成为热门话题。
余克礼说,“我感到很遗憾的是,大家都认为今天两岸关系的发展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讨论统一问题和政治谈判问题,似乎成为禁忌,这是极为不正常的现象。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巩固深化阶段,同时都认为也进入了深水区。”在这种形势下,他认为,研究两岸问题的专家学者应利用各种两岸关系论坛的平台,认真探讨如何化解两岸政治分歧、突破两岸政治僵局的问题,为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做新的贡献。
余克礼还回顾了两岸各自政策发展的演变的脉络。在1979年,大陆方面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后,蒋经国也放弃了反攻大陆的所谓“国策”,却提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为了维持“反共”这一统治的精神支柱,同时提出了所谓的“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来应对大陆的和谈政策。
在李登辉执政期间,面对海内外各界强烈希望两岸政治谈判的呼声,他提出了拒绝两岸政治谈判的所谓三个前提,即要大陆承认台湾是对等的政治实体﹔承诺放弃对台使用武力﹔给台湾国际空间。所以,两岸政治谈判也谈不起来。在陈水扁执政期间,又提出所谓不预设前提条件的前提来拒绝两岸政治谈判,同时陈水扁拒不接受“一中原则”,反对“九二共识”,使两岸政治谈判更不可能。
2008年,马英九上台国民党重新执政,由于国共在2005年“胡连会”时达成的五项共同愿景,大家对两岸开启政治谈判本来抱有很大的期待,但马英九在各种压力之下并没有兑现他在竞选期间所提出的重要的政治政见,即结束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议、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问题,一直只经不政,并在2011年底在竞选连任期间,提出要以公投来决定是否签订两岸和平协议,这等于将永远关上两岸和平协议的大门,因为按照台湾现在的公投法,任何公投都是很难过关的。
鉴于上述情况,余克礼认为,两岸关系发展到今天,两岸四地的学者,包括华人、华侨学者,应当积极努力突破政治谈判的禁忌,为思考如何打破两岸政治的僵局广开思路,贡献智慧。
最后,余克礼谈到当前两岸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应以结束敌对状态为突破口,开启两岸政治对话协商与谈判。因为,若两岸仍处在政治敌对状态,要讨论任何政治问题都将难以进行。两岸只有结束敌对状态,才能理性、务实地对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也为两岸协商和平协议与构建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铺平了道路。同时余克礼认为,两岸对结束敌对状态一直也是有高度共识的。无论是李登辉还是陈水扁还是马英九,在任内都曾提过要结束敌对状态的主张,台湾民众对结束敌对状态更有高度的期待。两岸若能坐下来,就结束敌对状态进行沟通、协商、对话,这是符合两岸主流民意的。我希望两岸执政当局要认真思考如何尽早处理这一攸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