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王昆义:蓝绿一场“非政治的政治斗争”

2013-08-05 10:34: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立法院”原先排定8月2日要处理“核四公投”主文案,民进党“立委”8月1日傍晚先行发动突袭,后蓝营“立委”发动攻击,双方在主席台上僵持不下。香港中评社今日刊载台湾战略学会理事长王昆义的评论文章指出,“核四”问题,台湾蓝绿双方已经争斗十几年,环保议题的斗争,演变成一种意识型态之争,再明白的说就是一种“非政治的政治斗争”。

  全文摘编如下:

  台湾绿营再度祭出“核战”!台“立法院”原先排定8月2日要处理“核四公投”主文案,民进党“立委”8月1日傍晚先行发动突袭,提早一晚就封锁“立院”议场,以便阻挠议事过程。为了突破绿营的封锁,蓝营“立委”也在8月2日清晨4点40分左右发动攻击,冲入议场企图占据主席台,蓝绿双方几度发生推挤、拉扯,但民进党“立委”仍坚守住主席台,双方在主席台上僵持不下。 

  就兴建“核四”问题,台湾的蓝绿双方已经争斗了十几年。早在2000年10月,刚开始执政不久的陈水扁,为了解决朝野对是否兴建核四问题,曾邀请当时的国民党主席连战到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磋商,但是连战刚踏出办公室,当时的“行政院院长”张俊雄立即在“行政院”宣布停建核四,使得蓝绿双方从此都把核四问题提升为意识型态的斗争。 

  所谓“意识型态的斗争”就是表面上是否兴建核四的问题,应该属于环保议题,但是双方都渗入政治意识的思考,所以环保议题的斗争,也就演变成一种意识型态之争,再明白的说就是一种“非政治的政治斗争”。 

  蓝绿双方的转变正如2001年1月30日当时的“行政院长”张俊雄被邀请到“立法院”做报告时所说:“本人希望在停建核四这件事,为台湾寻找一种‘新价值观’,让‘人’的价值更受到尊重,让‘地’可以永续发展,让大家与子孙都是赢家,让我们共同疼惜美丽宝岛、建立非核家园”。

  这个“新价值观”其实很难解释到底是什么,但是张俊雄把它纳入“人与地”的关系来做解释,并得出“建立非核家园”的概念,这一个“非核家园”的概念,从此就变成民进党反对兴建核四的主旋律。 

  但是“建立非核家园”作为民进党反核的“新价值观”,不必然会让国民党接受。国民党着重于经济发展的面向,必然要有最基础的电力,才能够持续发展台湾的经济。而这也是10几年来蓝绿双方斗争不止的价值意识。 

  其实,民进党为了强化反核意识,过去他们在宣传上不断的强调:停建核电厂已是世界潮流所趋,也是台湾绝大多数民众的理想。废核已是先进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发展趋势。而身为地球村的一员,台湾应该要往哪一方向走呢?一个负责任的当局,不能违反世界潮流。一个负责任的当局,必须为民众建立一个有公义、有关怀、有安全的生活环境,以及提供一个水、电无缺的良好投资环境。 

  民进党这种宣传方式,也是过去他们能够把环保议题与人士,全部纳入到民进党的意识型态中,让民进党的支持者范围更为扩大。 

  在另一种扩大支持群的方式,就像2013年8月3日有20万民众聚集在马英九办公室前的凯道上,由“公民1985联盟”所发起的声援一名士官因被关禁闭操死的的事件,这场“公民运动”出现20万名身穿白色衬衫的支持者,尽管不是民进党所发动,但是因为发生在国民党执政的时期,这整个运动当然是对民进党有利。

  这就是台湾“公民运动”最吊诡的地方,不管“公民运动”是因何而起,只要是执政者,任何一场“公民运动”,都会对执政者不利,反之,则会对反对者有利。 

  但是,一项议题能够让蓝绿斗争10几年而不止的,恐怕就只有核四议题,这一项无关政治的议题,却被转化成政治议题让蓝绿进行长年的斗争,也是对台湾政治影响最大的一场“非政治的政治斗争”,这场斗争到底何时能停止,恐怕被意识型态化之后,已经很难有终止的一天。(王昆义:台湾战略学会理事长)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