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安林:民进党恢复“中国事务部”的可能作用及其局限
民进党恢复所谓“中国事务部”工作正式提上日程。华广网25日刊载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严安林的专论文章分析民进党恢复“中国事务部”的可能作用及其局限。文章指出,民进党恢复“中国事务部”有可能的积极作用,但这个名称就彰显了民进党“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调整难以寄希望于苏贞昌。
全文摘编如下:
日前,民进党权力结构在经过改组“尘埃落定”后,所谓恢复“中国事务部”工作正式提上日程。民进党的这一做法引起台湾社会与媒体的高度好奇。应该说,“中国事务部”的恢复可能有助于民进党对大陆的了解,也显示了民进党认识到面对与处理大陆事务的必要性,但也需要冷静与客观地看清民进党迄今没有、未来也难以放弃“台独”立场的本质。
一、民进党恢复“中国事务部”的可能的积极作用
苏贞昌当选民进党主席、在经过内部权力再分配后,通过党务运作恢复设立“中国事务部”,其考虑不外乎:一是回应1月选举中与选举后台湾社会民众与媒体要求民进党调整两岸政策的呼吁,通过恢复设立这样的机构做为回应,表示民进党听到与看到了社会的期待;二是通过这样的机构的恢复与运作,期待与大陆有所互动,让民进党及其人士进一步了解大陆,了解两岸关系发展形势;三是党主席苏贞昌以此机构的恢复掌握党内两岸政策的“先机”、把握其在民进党内部在两岸关系政策上的“话语权”。
无论如何,这样的机构恢复与运作,对民进党可能产生有两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是表示民进党及其高层人士开始认识到民进党务实面对与处理两岸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1月14日选举中蔡英文的败选,民进党内部不少人对败选的主因其实是心知肚明,认识到了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两岸关系政策,因为没有放弃“台独”主张,所以,民进党的“执政”不能让多数民众放心。通过“中国事务部”的恢复与运作,民进党内部就多了一个讨论两岸关系政策的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机构的恢复总比不恢复好。
二是通过该机构的日程运作,有利于民进党人士加大对大陆的了解,加大对两岸关系客观形势的了解与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讲,有这样的机构总比没有这样的机构要强。
二、“中国事务部”名称彰显民进党“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从该机构的恢复设立议论起,有关机构的名称就一直是民进党内部甚至民间社会热议的话题。有主张原先的“中国事务部”者,也有建议“两岸关系委员会”。最终民进党坚持用“中国事务部”这样的名称。应该说,这是民进党坚持“一边一国”立场的真实反应,“中国事务部”的名称彰显民进党“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
其实,如果民进党真的想要通过这样的机构建立与大陆的联系管道,使用“两岸关系委员会”或者“两岸事务委员会”都是比较中性的名称,也易于与大陆的研究单位和研究人员交流往来。但因为坚持使用“中国事务部”的名称,事实上将是拒大陆人士于交流大门之外,不仅错失与大陆交流的机遇,也难以在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调整中发挥积极性的作用。
三、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调整难以寄希望于苏贞昌
作为新任党主席,苏贞昌主导恢复“中国事务部”,苏贞昌个人在其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苏贞昌错失了历史给予他的机遇,不仅没有带领民进党实现“台独”政策的转型,看来在未来也难以带领民进党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而且苏贞昌连“两岸关系委员会”的名称也不敢接受。这可能与苏贞昌的视野与格局有关,也可能与苏贞昌的社会支持基础有关,甚至与其个人理念有关,因为苏贞昌在当选民进党主席后不是公开提出了“三个保证”吗?所谓“台湾是台湾人的台湾”,“台湾是所有台湾人的台湾”,“台湾是世世代代人的台湾”,从苏贞昌的这“三个保证”中还能将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调整寄希望于苏贞昌吗?!(严安林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