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张文生:民进党败选仅仅是态度问题吗?

2012-02-22 10:29: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华广网20日刊载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长张文生的文章指出,民进党败选的关键在于否定“九二共识”,在于坚持“台独”路线,民进党要表现出处理两岸关系的能力,改变态度是最基本的,态度不改就不可能改变“反中形象”。然而,仅仅调整态度是不够的,对于民进党来说,顺应历史潮流,抛弃“台独”路线,承认“一个中国”是摆脱历史包袱、争取选民信赖的唯一出路和方法。

  全文摘编如下:

  民进党败选的关键在于否定“九二共识”,在于坚持“台独”路线,这一点台湾舆论有共识,甚至于部分民进党人士也意识到了。比如许信良、谢长廷、吕秀莲、郭正亮等人都意识到民进党无法回避“九二共识”的问题,否则,民进党在未来选举中仍会面临极大的困境。不过,认识到是一回事,能否调整又是一回事。从民进党败选检讨至今,民进党内还没有人敢于确实主张说要正面、要毫无保留地承认“九二共识”,相反,反对的声音倒是不少。

  党内的矛盾和分歧造成民进党两岸路线调整的困难,从目前来看,民进党内比较集中的意见是基本主张、立场不变,但是策略、态度、具体的政策可以调整,或者叫政经分离(苏焕智的主张),或者叫稳健“台独”(林浊水的主张)。段宜康建议,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应是“立场坚定、态度友善、政策有弹性”。

  民进党的两岸路线分为两个层次,上层是意识形态的层次,是民进党的基本立场,基本主张,由“台独党纲”、“台湾前途决议文”等构成,也是民进党的所谓“政治理想”的层次。下层是具体政策的层次,是不涉及意识形态的具体的两岸经贸、文教、人员等事务性交流的层次,涉及到民进党处理两岸关系的策略、态度、具体的政策,也是民进党面对两岸关系现实的层次。上层意识形态在民进党内还没有人敢真正挑战,而要求调整下层具体政策的民进党人倒有不少。

  基于民进党内的政治现实和政治文化,可以预见,民进党的路线调整的空间是有限的,有可能只是局限在具体政策和态度层次,而在意识形态上仍然固执己见。民进党两岸路线调整的结果有可能是:⑴坚持“台独党纲”;⑵坚持“台湾前途决议文”;⑶坚持不承认“九二共识”;⑷不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张;⑸不反对两岸经贸、文教、社会和人员的事务性交流;⑹不反对两岸两会的事务性谈判和协商。当然,这样的政策调整与民进党过去“逢中必反”的立场比起来有所进步,也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但是这样的两岸路线调整没有改变民进党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没有改变民进党分裂主义政治路线的本质。民进党未来在应对选举时仍然会受到海内外舆论的质疑,“选民对民进党‘执政’信赖度不足”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

  民进党要表现出处理两岸关系的能力,改变态度是最基本的,态度不改就不可能改变“反中形象”。正如吕秀莲指出的,“最后落败就是因为那些俄罗斯娃娃啊”。蔡英文本人虽然试图表现出温和、理性、务实的一面,但是围绕在蔡英文身边的大部分人仍是当年陈水扁身边的红人,浑身的“反中”、“一边一国”的政治气息。每次民进党的选举造势晚会,在台上声嘶力竭攻击大陆,挑动两岸对立氛围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俄罗斯娃娃”。如此狂热的“反中”立场,如何叫台湾民众相信民进党上台能处理两岸关系呢?

  然而,仅仅调整态度是不够的,经过多次选举训练的台湾民众已经越来越聪明了。政党和政治人物企图通过耍弄政治手腕和选举策略来欺骗选民的成效已经越来越低,选民对于候选人和政党保持政治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民进党一方面调整态度、策略、政策;另一方面坚守基本主张和政治立场,这种本质矛盾的两岸路线仍然无法处理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穿上西装并不能改变民进党主张“台独”的政治本质。对于民进党来说,顺应历史潮流,抛弃“台独”路线,承认“一个中国”是摆脱历史包袱、争取选民信赖的唯一出路和方法。(张文生,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