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李理:世纪的葬礼——孙中山先生移灵南京奉安国葬

2011-10-11 13:0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四、小结

  孙中山先生移灵南京奉安国葬大典,历时一周,仅灵车就通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省市,当时各国都派使节及专使前来出席,国民政府更是调动上至蒋介石夫妇,下至普遍民众,全民参加这一宏大的历史性葬礼。国民政府决定举行奉安大典,不仅仅是要把孙中山的灵榇,从北京的西山碧云寺,奉移至南京紫金山中山陵,而应有着更深层的政治含意。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世纪的伟人,首创民国,奠定中国民主政治之基石。对于蒋介石来说,利用移灵奉安南京这样的大动作,确立全国人民对孙中山的敬仰,统一思想于三民主义之下,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从另一角度来分析,蒋介石经历了1927年的事变,不仅面临坚决反共的一面,也面临党内不同政见的严重压力,如汪精卫、胡汉民等,同时,还面临着新军阀的斗争。利用移灵奉安大典,树立威信,显然也是一个重要的策略手段。由蒋介石亲自主持奉安大典,把孙中山灵榇,奉移至作为国民政府首都的南京,安葬在举世无双的宏伟陵墓里,这无异是加强蒋介石“正统”形象的一次大好机会。蒋介石还想通过邀请宋庆龄参加奉安大典,进而争取她的“回心转意”,来拔高自己的“正统”形象。蒋介石有意借助此次奉安典礼,扩大自己的声望及威信,并通过此次奉安典礼,加强与各外国势力的友谊,这也是不言自明的。但单纯地把奉安移灵大典,解释为蒋介石“打孙中山的旗帜”也不为妥当。就蒋介石个人来讲,他确实对孙中山先生非常尊重,也一直认为自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理念的继承者。另外,当时国民党主要领导成员,对孙中山也都是敬重有加。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党中央就做出决定,每星期一的早晨,各级党部要做总理纪念周。此纪念周一直保留下来。蒋介石在溃退到台湾后,先把日本人遗留的公民会馆改称为“中山堂”,后又用重金在台北阳明山修筑中山楼,在仁爱路修建了国父纪念馆,供台湾人民纪念瞻仰。同时,台湾政府,还将台湾各大小城镇重要街道中的一条,命名为“中山路”。即使是现在,在台湾各地都留有国父铜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饱含了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意。这一切都说明,孙中山先生在中国近代革命中的历史地位,确应有此礼遇。八十二年之后,仅用此短小篇文,以祭孙中山先生在天之灵。如若先生有知,想必会为中华民族今日之复兴而骄傲不已。最后将拜伦的诗,献给孙中山先生的在天之灵:

  你生命告终,威名却树立;
  你故乡的歌曲谣讴,
  记述她英雄儿子的胜利,
  记述他刀剑的格斗,
  他建立的功勋,
  他打赢的战役,
  他所夺回的自由!
       
(作者:李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韩国鲜文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