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罗华青:武昌首义第一枪由谁打响?

2011-10-10 15:36: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发生在1911年的辛亥武昌起义,第一枪由清末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中的革命党人打响。
    
  清末湖北革命党人的两大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都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有密切联系,都在清朝编练的新军中扎实、深入地发展革命组织。工程第八营,为湖北新军最先成立的部队,其中革命党人也最多。1911年9月,在同盟会中部总会关于注重内地暴动的方针推动下,文学社与共进会决定联合举行起义。工八营的革命党人,被责成于起义时首先占领本营驻守的楚望台军械所,以便供应起义各营所需弹药。

  事有不测,当起义正加紧准备时,设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的政治筹备处,10月9日因配制炸弹而被破获,起义计划暴露,行动势必提前(原定10月16日行动)。当天下午5时,负责联络的邓玉麟、杨洪胜赶到工八营,密召该营革命党的总代表熊秉坤通报情况,传达军事指挥部的命令:10月9日当夜12时由南湖炮队首先发难;工八营听到炮响,即行占领楚望台军械所;起义标记为左臂缠以白绷带,口号“同心协力”。入夜,熊秉坤想法通知了士兵中的每个革命党人。但由于城内时已实行戒严。邓玉麟未能及时将起义命令传达到南湖炮队。工八营的革命党人枕戈达旦未闻炮响,焦虑之中,三位起义负责人(彭楚藩、刘复基、杨洪洪)惨遭杀害的噩耗、清方四出搜捕革命党人的消息接连传来,大家悲愤填膺。10日上午,熊秉坤秘密召集同志商议,决定在起义已失去统一指挥的紧急关头,由本营孤注一掷冒险发难。经与相邻的第二十九标(团)、三十标革命党人取得联系,约定10日当晚7时动手,以放枪三响为号,直趋军械所会合。熊秉坤借用膳之机,迅速将此决定告知本营各队代表,并把六盒子弹交给营中革命党的第一支队长金兆龙,要金分发给可靠同志备用。临近发难时刻,众同志情绪激昂,跃跃欲试。

  傍晚,熊秉坤大致布置完毕,又到各队营房省视。快到7点,一贯敌视革命的值日排长陶启胜,带着两名护兵巡查到二排楼上住房,见金兆龙、程正瀛抱枪和衣而卧,顿生疑心。陶呵斥金:“你敢造反?”金针锋相对:“老子就造反,你又如何?”陶恼羞成怒,命护兵夺枪捕人。金兆龙抢前与陶扭打,同时大喊:“伙计们,今不动手更待何时?”众人围上。由金兆龙发给了子弹的程正赢,先以枪托击陶头部,陶放下金想逃,程忙开枪射击。陶启胜腰部中弹,连滚带爬逃下楼去(后死于家中)。此时,人声沸腾,士兵们蜂涌下楼,接连击毙持抢前来弹压的该营几个军官。于是,全营轰动。熊秉坤及时赶到集合队伍,对空连放三枪表示发难,然后率众跑步奔向楚望台,占领了军械所(随后,各队义军互相呼应,经一夜激战,攻占了清方督署,控制了武昌全城)。酝酿已久的武昌起义,就这样骤然爆发了。

  以上所述可见,工八营发难过程中的第一声枪响,不是出自起义领导者熊秉坤为宣布起义而发出的正式号令,而是出自普通的起义士兵程正瀛情急之中的突发举动。从“狭义”言,武昌首义第一枪,当是程正瀛打响。熊秉坤撰写的《武昌起义谈》也明确提出,程正瀛向陶启胜射出的一枪“即首义第一声也”。

  现在一提到武昌起义,人们就会联想到熊秉坤。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从“广义”言,也确为名符其实。武昌起义为工八营的革命党人率先发难,而组织、领导发难的熊秉坤又为工八营革命党人的总代表,将工八营发难之事整体视为起义的“第一枪”,简明称之为由熊秉坤所打响,当属顺理成章。而且,这第一枪的“广义”,显然比其“狭义”更富有革命的象征性,它成为宣告武昌起义这幕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正式登场的标志。正因为如此,熊秉坤1914年出走日本东京,孙中山先生在自己的寓所会见他时,郑重地向在座的人介绍说:“这就是打响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大家都起立与熊热情握手。“熊一枪”之说即由此而起。后来,孙中山又多次谈到熊秉坤“首先开枪发难”之事,更使“熊一枪”之说广为流传。

  熊秉坤,湖北武昌人,早年当商店学徒,后弃商入伍,在工八营由正兵升正目;参加孙武组织的共进会后,开始在营中联络同志,并担任该营共进会代表;武昌起义第六天,出任增设的第五协(旅)统领;民国成立,即被授街陆军少将;1913年宋教仁被刺,应黄兴之邀发起成立“改进团”,倡言政治改革,反对黎(元洪)、袁(世凯)勾结;“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护法运动”时期,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1927年参加国民军北伐;1929年6月1日,国民党政府迎接孙中山灵柩南下安葬,被推为参加奉安大典的湖北两代表之一;1929年至1931年任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委员会参事室参事;解放后任湖北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值得提出的是,解放后熊秉坤先后受到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的接见,还多次应周总理之邀参加国宴。有次宴会,熊与业经特赦的末代皇帝溥仪同座,溥仪向熊敬酒,说:“谢谢您打了第一枪,皇帝当不成了,我才有了今天的新生。”1961年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熊秉坤作为湖北辛亥老人与会。当时,溥仪与原国民军京津卫司令鹿钟麟也被邀参加。在中央统战部特意安排下,熊与溥仪、鹿钟麟合摄一影。这张看似平常的三人照,实际异常深刻地浓缩了结束封建帝制的历史画卷:溥仪——从清王朝的皇帝脱胎换骨成为新中国的公民;鹿钟麟——1924年将时为废帝的溥仪最终逐出昔日的皇宫;熊秉坤——则代表了推翻末代皇帝的武昌首义“第一枪”。

  历史表明,是武昌首义,促成了辛亥革命一举取得结束二千年封建帝制的伟大胜利。如果说,骤然爆发的辛亥武昌首义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那么,熊秉坤带领工八营“冒险发难”打响的“首义第一枪”,则划破茫茫夜空、迎接了新纪元的破晓而来。 (罗华青)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