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华青:武昌首义功载千秋 辛亥三烈名垂青史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骤然爆发。起义的前一天,负责筹划起义的三位重要人物,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因事泄被捕,慷慨赴难,史称“武昌首义三烈士”。
彭楚藩,湖北鄂城人,从1911年夏天起在新建的湖北宪兵营。当时湖北秘密革命团体正在清政府编练的新军中发展组织,彭楚藩热心革命,先后加入共进会和文学社,并担任两组织在宪兵营的代表。文学社和共进会为起义而联合后,彭楚藩担任军务筹备员,负责军事布置及联络。
刘复基,湖南常德人,曾参加华兴会在湖南的起义活动,事败后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1906年奉命回国,借在汉口《商务报》任职之便,暗中结纳同志,宣传革命。武昌起义之前,刘复基担任起义总指挥部参议,同时兼职政治、军务筹备员。
杨洪胜,湖北谷城人,自幼务农,投军后由湖北防营转新军,1911年4月加入文学社。起义总指挥部成立后,杨任军务筹备员,担负交通重责。
1911年10月9日上午,总指挥部参谋长孙武在设于汉口俄租界的筹备处配制炸药不慎失事,革命党人的名册及供起义用的文告、旗帜、部分弹药落入租界巡捕手中。清湖广总督急令按名册捉拿革命党人,形势万分危急。当天下午,在武昌小朝街85号的军事指挥部,总指挥蒋翊武和刘复基、彭楚藩等人,紧急商讨应变对策,果断决定当晚12时以南湖炮队的炮声为号,城内外同时起事。蒋翊武、刘复基、彭楚藩等6人在指挥部坐守主持。深夜,楼下传来猛烈的击门声,刘复基意识到情况不好,马上叫其他人翻越楼窗逃走,自己手持一枚炸弹守在楼梯口。军警破门而入,刘急忙向下投弹,因未来得及拔引线,炸弹落地未爆,清军一拥而上将刘复基抓住。蒋翊武、彭楚藩从楼窗跳下后被围在巷子里,蒋在混乱中脱身,彭楚藩与刘复基等人一起被捕。
清湖广总督见捕获多人,震惊之中急令连夜提审。首先受审的是彭楚藩。主审官铁忠见彭身着宪兵服,想到自己妹夫为宪兵营管带,恐宪兵营出现党人使妹夫受过,故在审讯时有意为彭开脱说:“你是宪兵,一定是去捉革命党的吧?”而彭楚藩径直大喊:“我就是革命党,除了满奴和汉奸外,都是革命党,你们杀也杀不完!”铁忠等相顾失色,气急败坏忙令将彭押下候斩。第二个受审的是刘复基。铁忠刚开口问话,刘即厉声打断:“要杀就杀,何必多问?”进而痛斥清朝统治的腐败和残暴。被推下时,他使出全力大呼:“同胞呀,大家起来革命!”接着受审的是杨洪胜。杨在10月9日下午按指挥部的安排运送弹药给工程第八营的同志,送完一竹篮子弹后再送炸药时,军警跟踪而至。他反身投出一弹,未料距离太近,自己也受伤倒地。杨洪胜被押进督署公堂时脸面血肉模糊,铁忠问过姓名即令斩首。杨洪胜怒吼:“好!只管杀,你们自己的末日就要到了!”
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位顶天立地的英雄,面对屠刀宁死不屈,于10月10日凌晨血洒督署辕门,时年分别为25、28、26岁。同为湖北革命党人的胡石庵,赋诗泣颂三烈士:“貌清而洁,骨侠而烈。促革命之动机,贡牺牲于祖国。湖湘种灵兮,孕兹三杰。千秋万岁,永纪念夫鄂州血。”
为纪念武昌首义三位烈士,后人将武昌阅马场往西一条街命名为“彭刘杨路”,还先后为他们立了纪念碑、建了“三烈亭”、塑了三烈士像。
作为辛亥革命时期武装斗争一系列挫败后的首次胜利,引发全国响应,一举推翻封建、创立共和──武昌首义功在千秋;作为武昌首义前夜义旗待举而壮烈献身的第一批革命志士,激励大众奋起,一往无前怒发“首义第一声”──辛亥三烈名垂青史。(罗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