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安林:纪念辛亥革命 促进国家统一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严安林今日在华广网发表文章指出,辛亥先烈们追求与探索的是国家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还有国家统一这一目标需要去完成,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文章发起号召:纪念辛亥革命,铭记辛亥精神,大家应共同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祖国的和平统一贡献一己之力。
文章摘编如下:
一、辛亥先烈们追求与探索的是国家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反帝反封建为明确目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推翻了延续2000年的封建王朝,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二是带来了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思想大解放,为其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马列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三是探索与追求了国家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而我个人更加在意的是辛亥先烈们对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道路的追求与探索。
众所周知,自从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的被殖民化程度在不断地加深,从而探索中国救亡图存的各种努力与思想、实践也不断涌现,有洪秀全发动的农民运动,也由封建官僚的洋务运动,有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变法运动,还有“君主立宪”运动,应该说这些尝试与努力都没有成功。甚至是1895年的甲午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被迫割让了台湾,让台湾问题延续到了今天。孙中山等正是看到了“不革命,不足以拯救中国”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王朝,但并没有真正找到国家现代化的道路。“三民主义”没有能够救中国,历史在1921年后却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用社会主义来救了中国。历史也比较有意思的是,国民党到了台湾地区,倒是推动台湾地区的经济起飞,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现代化。
从近代以来100多年的各种各样的救国救民的运动与思潮等来看,是否能够选择准国家发展道路相当重要。日前去欧洲访问,感受到欧洲国家对其债务危机的忧虑,甚至有不少人上升到“制度危机”与社会危机,且不论危机的发展态势,目前欧洲人对危机的信心不足应该是事实。这与中国30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目前的形势未必完全是“敌人一天天坏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但是欧洲人在中国经济发展后对中国态度的改变却是不争的事实。出现这样情形的主要原因,个人认为在于我们有制度优势,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发挥了制度的优势。
再举两岸对比的一个例子来说明我们的制度优势在两岸的交流中是如何取得了与以往不同的结果。1989年我开始做两岸关系的研究与交流工作的。近20年来,从交流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两岸力量对比的变化。1995年第一次去台湾,印象最深的是台北市找停车位相当困难,马路边停满汽车,那么现在我们上海呢,同样的问题也出现了。两岸经济上的差距几乎不存在了。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用台商的话来说就是:不到大陆,不知道大陆全体人民都在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大陆经济发展赶上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