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平:成本压力与台当局回流引力难阻台商西进
在大陆沿海台商面临工资成本压力的背景下,台湾当局近日提出吸引台商“回流”的简化行政手续、妥善规划用地等5项措施。马英九10日接见工业区厂商联合总会代表时明确表态,台湾租税环境不输给新加坡,希望台商能返台进驻经贸特区,台湾《联合报》报道说台当局正积极争取鸿海等重量级台商“鲑鱼回流”,那么,台商会因此停下西进脚步,把战场转回岛内吗?香港时事评论员刘和平在接受海峡之声电台独家专访时表示这种可能性不大。
记者:刘和平先生,最近富士康宣布大幅调整员工薪资,涨幅甚至达到了120%,那么您怎么看待这一大幅调涨?
刘和平:他这次调工资,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他有调的空间。因为他原来的工资是按照深圳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来发的,就是说在某种因为程度上,我们内地很多时候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往往成为了很多台商、很多外商把工资降到最低的一个借口。这次调薪,不仅仅是来自员工的压力,更为关键的是来自于富士康的上市公司的形象,因为这样做下去以后他的股票是一直在往下跌的,他会得不偿失;第二个我觉得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尤其是那些国际知名的大企业的压力,他们是有道德压力的,在这种压力之下,富士康我觉得是到了不得不调的程度了。
记:对于富士康涨薪可能带动中国大陆台资企业或者说东南沿海区域的涨薪潮,你如何看待它的可能性与影响面?
刘:我觉得会的,这种效应已经出来了,不仅仅带动的是工资的增加,不仅仅带动的是涨薪潮,而背后有可能带动整个中国劳资关系可能会发生非常微妙而且非常巨大的一个变化,90年代的时候我也曾经采访过很多深圳的劳工的生存状况,那个90年代的时候那个劳工的生存状况主要是对劳工的体罚、打骂等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也就是说对劳工的肉体的折磨,那么富士康现象体现在哪里?他是通过很现代化的管理,看上去也很文明的管理,让你整个一天除了吃饭睡觉以外不断地在高速运转,把人变成一个机器,让人失去了作为人存在的意义,生命存在的意义。那么同时我们又看到,富士康员工跳楼的现象之所以会发生,其实不仅仅是郭台铭在剥削员工,这个只是很浅层的,我觉得背后实际上还有更深一层次的剥削,就是国外的那些大的资本家,像苹果、惠普这些企业他在剥削富士康,富士康反过来把我的利润锁定下来以后,但是我的空间有限我就不断地压缩成本,让员工拼命地干活来赚取他们基本的生存的东西,所以这背后实际上大资本家、国外的资本家对向富士康这样的代工的资本家进行剥削,那么再往后退一层,这个实际上是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的剥削,因为中国只能靠出卖这种廉价的劳动力来为生,所以他背后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富士康劳工的困境,也是中国整个劳工的生存困境,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困境。
记:您说的这段话让我们想起了这么一句话叫“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刘:对,完全属于这种情况,而且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为继了,所以中国整个中国制造面临着怎么样在国际上争取定价权的问题,争取更多利润的空间的问题。所以经过这次事件以后,你看惠普和苹果宣布向富士康要让利一到两个点,1%到2%,让他用来发员工的工资,所以他们是拿走了大头的,他们赚取了大额的利润,他完全是有向中国让利的空间,向中国劳工让利的空间,同时富士康也有向劳工让利的空间,很多台资企业其实也有向劳工让利的空间,
记:那么你怎么看待工资成本提高给台资企业带来的影响呢?
刘:其实工资提高以后他们的利润只是减少了,但是并不是说完全消失了,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是你不能像过去那样,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在中国依靠中国的劳工来赚取比较高额的利润了,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就是你应该让出点利来给劳工,实际上对这些代工企业来讲,说实在的他们也没有什么经营策略,也不要很多的资本,他们主要就是靠劳工、靠人来赚钱,所以人才是他们最为宝贵的东西,我觉得他们应该向员工让利,当然了让利以后会有一些生存上的压力,对于很多小的代工企业来讲,生存不下去都有可能,这个也就让他们自身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怎么样加强自己的管理,然后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以后,你才能够有向国外的大资本家争取利润空间的权力,才能有筹码,否则的话你就没有办法从大资本家手上拿到利益,就是说他们自身也面临着怎么升级的问题。
记:其实这给中国的劳工们也提出来一个要求,就是怎么向知识型人才的转化问题。
刘:对,你提的问题很关键,就是整个中国的问题,你看我们经常就是说我们要养活多少多少亿的劳工,我们有十四亿人什么什么的,其实我觉得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人才是财富,人才不是负担,不是政府在养活这些劳工,是这些人在养活着政府,所以政府有责任有义务让这些劳工本身升值转型,你只有人升值转型了以后,你的产业才能有升级转型的基础,否则的话,你人属于低技术、低学历,你的整个经济转型、企业转型实际上都是无从谈起的,所以你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记:其实我们注意到在这个大陆沿海台商面临工资压力背景之下,台湾当局最近是提出了吸引台商回流的一些简化行政手续,妥善规划用地等多种措施,你怎么来看呢?
刘:我觉得这是一个假命题,他不可能吸引台商回流,第一,大陆的工资再涨也比台湾的工资要便宜,尤其是很多内陆城市,比如西北、西南内地的重庆那些地方啊,他的工资跟台湾比要更加低的多,所以我觉得即使涨价,内地的劳动力成本还是有优势,实际上中国内地的这种代工企业之所以能够形成,他的成本降下来,也不完全靠劳工,他是靠一个产业集群的效应,你像在整个珠三角,在长三角各种各样的企业扎堆就集中在一块,你上下流的哪些仪器件的配制啊非常的方便,物流成本也减下来了,这个实际上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这种东西实际上台湾他是不具备的,与其说想吸引台资企业回流,不如提高岛内的台资企业的研发力量,然后把它的生产中心放在大陆,研发中心发在台湾,把两者结合起来以后,共同在国际上争夺话语权,在国际上的大资本家面前增加我们两岸之间的话语权,我觉得这倒是一个很好的出路。你不要指望着能够把台资企业给吸引回流回去了,他在大陆生存不下去他在台湾不是更加生存不下去了。
记:不过台湾当局表示目前已经吸引了二百亿元新台币的资金回流,现在有一些陆资也已经开始赴台。
刘:我相信陆资进入台湾绝对不是制造企业进入台湾,也不是大陆的台资制造企业回流台湾,陆资进入台湾的话进入什么东西呢?金融服务业,那些大型的国企,他应该作为从全球布局、尤其是从两岸布局的角度上来,我觉得台湾是他们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应该进军台湾。还有一个就是内地那些知名的品牌企业,开连锁店的企业,比如一些餐饮服务业,像全聚德这样的我觉得他们进入台湾他们是有价值的,其他的企业进入台湾的话不太可能。当然了,我觉得对于大陆的很多企业来讲可能利用台湾的研发优势、人才优势你可能把一部分的研发中心放到台湾去,我觉得也是可以考虑的。
记:按您的分析来讲经济上的资金运作、资金流动最终还是要归功于经济杠杆起决定作用,
刘:最终要靠经济杠杆,经济大势你是改变不了的,人只能顺应大势,不能去逆转这个大势。
本文来源:海峡之声网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