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剑:从韩正访台看未来两岸地区经济互动
从韩正访台看未来两岸地区经济互动——韩正市长访台随感之一
上海市长韩正6日访问台湾,商讨沪台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从2009年初以来,大陆的地方省市的官员们先后访问台湾,而台湾的海基会官员也到大陆各地访问,掀起了两岸地区经济互动的高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福建开始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再就是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对台经济合作的层级也有了新的提升。
政治气氛回暖,经济合作升级
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之后,两岸政治关系回暖,两岸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两岸三通总体得以实现。这为大陆各省市与台湾经济交流持续热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台湾方面由于国民党取代民进党成为执政党之后,以交流增进安全,以交流避免经济衰退。因此台湾方面在两岸经济交流中也更加积极。现在,两岸经济互动已经由单向走向双向,大陆资金入台也将成为现实。另外,大陆地方政府在对台经济方面也从简单的吸引台商、服务台商走向两岸官方合作与企业合作并存的局面。
2008年前后,两岸遭遇全球经济危机,两岸的经济关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是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的调整期,经济角色和经济关系要重新洗牌。两岸地区经济合作必须着眼世界经济复苏时大陆和台湾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新地位和高起点。这一时期,两岸要利用大陆和台湾在变局中受损较少而且因为抗击危机地位作用上升的机会,让两岸在东亚地区和世界经济结构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为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也通过深化合作让两岸关系的发展模式和制度安排更加贴近。
大陆沿海地区应当促台湾经济再起飞
民进党执政八年,台湾在全球产业分工和地区经济中的地位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旁落”的趋势。三通以及正在谈判的ECFA可以促使台湾融入整个中华经济圈,并借此分享整个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利益。台湾的未来发展将继续借助大陆的经济成长。通过与大陆各个地区的合作,台湾在中国内地经济的作用上升,能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也获得经济再次起飞的机会。
台湾在许多领域仍然积累和保持了独特的优势。台湾“金管会副主委”李纪珠认为,台湾在金融方面的利基在于发展“资产管理与筹资中心”,尤其是新技术产业的筹资中心。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两岸都有高密度的高科技产业和人才的聚集。两岸高科技产业的合作除了政策的扶持外,金融扶持也相当重要。两岸证券市场如何共组高科技板块,金融市场如何形成分工与合作,应当是一个思考方向。
台湾虽然在90年代由于李登辉的阻挠,没有抓住机遇实现三通,错过了实现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最好时机。但是台湾为实现营运中心所做的有关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都是两岸港口城市合作的无形资产。例如台湾在港口与机场之容量与效率、工业区与港口机场运输与仓储服务系统、境外与境内运输体系之密度与配合度等方面,所达到的效率水平、精确度水平要高于上海等大陆沿海城市。
上海可以成为“两岸金融和航运合作的高地”
两岸的经济管理层应当将上海视为“两岸金融及航运合作的高地”。国务院已经批准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上海的发展要依托两个中心建设,加强对全球金融和生产资本的运筹能力,对科技创新的吸收和原创能力、对知识性产品和技术标准的提供能力,成为进一步积聚全球要素、管理跨国生产体系,引导贸易流和投资流的区域中心。上海可以依托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国家战略高度来发展沪台经济合作。
通过参与这一战略台湾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角色,同时上海也可以借助台湾的一些经验和优势来加速中心建设的国际化,充实中心的内容和提升中心的区域地位。上海应大幅度提高金融保险业、航运物流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和技术研发服务业领域利用台资的规模和比重。大力吸收台湾的法律、投资咨询服务机构在上海的积聚;依托文化大都市建设拓展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在上海的布局。
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中,市场的稳定性体现在金融市场的技术保障上。技术的落后和不稳定,会直接导致金融市场的失序,对任何金融中心来说,缺乏先进且可靠的技术支持,会伤及其金融中心的地位。台湾信息技术业的发展水平较高,对亚洲市场理解较深,上海与台湾共同研发高水准的金融信息交易技术平台可以作为双方合作的一个方面。
上海与台湾的金融及航运合作建立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两岸实体经济合作的基础之上。美国金融危机的特征之一就是金融业的发展已经脱离了实体经济的依托。上海的金融和航运的发展,要以长三角地区的实体经济为基础。而且台湾的经济成长以及对外贸易发展都与近十年在长三角地区发展起来的台湾高科技企业的进一步成长息息相关。有了实体经济作为基础,未来两岸经济的发展将更加健康稳定。(本文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文章来源:华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