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邓允光:冷眼看ECFA

2010-04-06 15:03:00
来源:
字号

  ECFA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英文缩写,这简简单单四个英文字母是时下两岸之间的热门词汇。日前,有关大陆和台湾商谈并将签署ECFA一事不断升温,能否在今年上半年敲定此事也令各方拭目以待。

  3月31日至4月1日,第二次两岸ECFA协商在台湾桃园举行(注:第一次两岸ECFA协商于1月26日在大陆北京举行),这使两岸正式签署ECFA协议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目前看来,今年6月两岸正式签署ECFA似成定局。

  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改善,大陆持续强化“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各种“惠台”措施。大陆之所以主动建立和接受两岸之间单向优惠(甚至有人说“劫贫济富”)的畸形经贸关系,并承诺在ECFA中继续“让利”,主要源于其谋求两岸统一的政治动机。但是,“让利”能否形塑两岸未来?这无疑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众所周知,平等互利是自由贸易的惯例。然而,一直将“对等”挂在嘴边的台湾当局,在两岸经贸问题上则判若两人。2005年以来,大陆单方面出台了几十项惠台政策。到目前为止,大陆对台湾商品已经全面开放,而台湾却仍然禁止大陆2000多种商品输入岛内。如此大规模的单方面贸易歧视,事实上铸就了两岸经贸关系严重的不平等属性,这也是造成台湾对大陆巨额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同样,在ECFA上,台湾当局依然只想得到好处,而不想承担责任。而大陆方面为追求中国统一一再对台“让利”,显然是台湾当局胃口不断膨胀的主因。

  经济融合并不必然催生政治统一。历史并未提供多少证据让人相信,与国家主体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有助于消除某一边缘地区的独立倾向。过去20年,两岸经贸合作持续增加。但过去20多年似乎并不是让期盼两岸统一的人们在政治上深感鼓舞的20年,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政治亲近感并未随着两岸经贸联系增加而加强,恰恰相反,台湾方面的独立意识却在持续强化。而且,各项民调也显示,马英九执政以来,大陆政府倾力推出数十项“惠台”政策,虽然在改善形象上成效明显,但对台湾民众统独立场影响甚微,台湾主流民意趋独之势甚至不降反升。

  台湾方面一边享受“让利”实惠,一边拒绝“让利”说法,本身就包涵着“拒统”的内在逻辑。经济怀柔政策不足以扭转台湾民意结构,试图以经济怀柔方式笼络台湾民心、进而推动两岸统一是不切实际的政治幻想。两岸统一归根结底是一个政治问题,经济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有所影响,但这些影响终究不是决定性的,甚至远远不及军事因素的影响。

  就ECFA而言,台湾急于签署ECFA主要基于经济因素,与政治风马牛不相及。台湾当局是寄希望于签署ECFA,能够为其与其它国家之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铺平道路,进而避免台湾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命运。众所周知,任何经济合作协议都有得利者及失利者。两岸签署ECFA,虽然长期利好值得期待,但短期阵痛几乎不可避免,对两岸弱势企业和弱势群体均会造成一定冲击。在台湾朝野尚未形成共识,大陆还未做好准备之前,贸然签署ECFA,反而可能加剧双方的民怨,造成双输。而且,做好事也要把握好时机与尺度,在多数台湾民众尚未切身感知ECFA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时就急于签署ECFA,显然无法达到“雪中送炭”之加乘效果,会使ECFA的应有效应大打折扣。

  “冷眼”源自理性,归结思考。冷静客观地重新审视ECFA议题,等到时机成熟两岸再签署ECFA,也许是更明智的选择。(作者为厦门市台湾学会理事)

   文章来源:华广网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