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郑剑:由近两年台湾政坛风风雨雨想到的

2010-03-19 13:54:00
来源:
字号

  2月27日,国民党在一次比较重要的选举中再次失利。人们不禁要问,国民党的止损点在哪里?难道要等到“五都”选举才揭晓?果真如此的话,形势就不妙了。观之2008年5月以来台湾政坛的风风雨雨,笔者有以下体会:

  1、西方的政治理念在台湾水土不服。“民主制度”、“三权分立”,必然选出优秀的政治人物,使社会得到最优质的治理、人民得到最大的实惠,一切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迎刃而解。这样的思维逻辑似乎很符合某些政治人物的胃口。于是便出现了坐在西方政治的象牙塔里,浇灌台湾社会理想之花这样的情景。然而残酷的实践多次证明:这既幼稚可笑,又脱离台湾社会的实际。而最可悲的是政治人物执迷不悟。在西方以外的社会里,实行标准版西方政治制度的政体,其始作俑者不乏有高尚品德、有社会理想、有悲天悯人之心的。但是,我们看到的现实是,这些地方没有与美国一模一样的成功“民主”体制,越是像“老祖宗”的越是失败。中国也是如此,中国革命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思想,而不是任何资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即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到了中国也要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适应中国的国情,发展为毛泽东思想这样宏大的理论体系,才真正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这是中国社会的必然。这个道理在台湾地区也是成立的。

  2、政治人物必须有鲜明的政治理想。西方社会的治理相对成熟,选民需要的多是政治人物的方法、策略,而不是改弦更张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口号。但这是西方,不是东方,也不是台湾。且即便如此,面对接二连三的政治、经济、社会重大危机,如时下的国际金融危机,西方选民也会不时地要求政治人物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明灯。在大陆社会里,政治人物必须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提出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的政治理想、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政治理念。这是人民的要求,也是选民的期待,选民需要政治上的依托。台湾正处于转型期,未来何去何从是其最现实、最紧迫的课题,台湾的政治人物必须作出明确的回答。否则,选民将无所适从。不能建设起理论上的灯塔,便没寻找光明的选民。而政治方向不明,选民就没有激情,更会有选民怀疑其是否选错了支持对象。于是,便有了形形色色的“不投票”活动和低投票率现象。概言之,要指引群众、引导群众,而不是做群众的尾巴,这是政党和政治人物的政治责任,也是选民的要求。如果以台湾已是所谓“民主”、“多元”体制为由,认为所谓“引导”、“指引”是所谓“威权体制”才有的政治理念,一味讨好选民、逢迎选民,很可能得不偿失。这样的选举策略,根本是建立在对台湾社会和“民主政治”的本质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基础之上的!看看台湾中南部基层的选民的思想心态和投票取向,难道不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吗?

  3、政治人物必须有坚定的政治意志。选民需要理论灯塔,更需要政治人物的雄才大略和坚定的政治意志。无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无论顶着多么猛烈的狂风暴雨,政治人物都要义无反顾,坚定地向前挺进,给选民以方向和信心,这样才能吸引选民、凝聚选民,才能经受住政坛复杂风云变幻的考验。否则,如果心有旁骛,在重大问题上左右彷徨、不知所云,企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畏首畏尾、瞻前顾后,遇到反对就妥协退让,甚至对政治对手阵营抱有幻想,谋求所谓全民认同,自以为很灵活高明,其结果可能走向其意愿的反面。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试想,连自己内部都搞不定,怎么会赢得对手“反水”、“弃暗投明”?

  机会还有,选民期望还在,国民党的政治对手也有重大障碍。民进党面临着两岸政策何去何从、领导核心如何巩固、内部派系矛盾如何处理、选民信心如何进一步凝聚、陈水扁包袱如何卸载等等。有些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当前,岛内选民结构仍然是蓝大于绿。特别是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气候下,大陆各项对台优惠政策措施的作用正逐步显现,台湾经济有望走出低谷,岛内民生必然向改善的方向变化。这是国民党最大的“王牌”。民进党的障碍就是国民党的机会,国民党的问题就是民进党可钻之空子。两大势力胶着,高层一念之间可能决定实力消长、政权归属,各方政治人物要三思! (作者系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