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唐永红:当前两岸经贸发展:正常化与一体化

2009-11-19 14:54:00
来源:
字号

  唐永红18日在华广网刊文,题为:当前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态势:正常化与一体化。全文摘要如下:

  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态势:正常化与一体化

  自认同“九二共识”的“泛蓝”阵营2008年5月重新执政台湾以来,两岸关系初步迈上和平发展的轨道,两岸交流合作与和平发展正成为现阶段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和主题。

  事实上,对面临着重振经济与争取连任压力的台湾新当局而言,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其必然的选择:一是因为鉴于原“泛绿”当局的两岸关系政策对台湾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冲击,要求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成为台湾主流民意;二是因为在祖国大陆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增长中心,国际经济专业化分工合作关系正在围绕祖国大陆重新布局,台湾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台湾经济的发展都越来越离不开大陆,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与一体化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改善台湾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条件,台湾新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正从原当局的“锁岛”取向朝向逐步开放的方向调整,逐步实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

  特别是,为应对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的区域一体化运动的挑战,以及在抢滩祖国大陆市场中较之于其他经济体的相对滞后与竞争力的缺乏,台湾主流社会认识到,在推进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的同时,还得充分运用WTO关于“经济一体化例外”的规定,与祖国大陆这一主要经贸伙伴建立自由贸易区(FTA),逐步进行一体化的制度性安排。

  在台湾对大陆经贸政策从“锁岛”走向开放,并呼吁大陆与台湾共同逐步扩张与深化两岸经贸关系,包括建立制度性经济交流、合作与一体化安排的同时,祖国大陆基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需要,本着适应于两岸经济发展的现实水平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律,遵循WTO有关规则与要求,也相应朝着促进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与一体化方向调整对台经贸政策。特别是,在遵循上述各基本原则基础上,试图在WTO规则、“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国家主权架构、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与一体化深化发展内在要求三者构成的约束空间中,探索新形势下两岸经济制度性交流、合作与一体化机制与模式。

  随着两岸当局对发展彼此经贸关系的政策所做的上述调整,当前两岸经贸关系在两岸直接“三通”的基础上,总体上正在实现正常化与一体化发展。由此,两岸经贸关系在经贸交流方式、交流格局、发展机制以及相互依存上正逐渐呈现新的走向与格局。

  两岸经贸交流方式:从非正常化的间接交流方式为主转向正常化的直接交流方式为主

  众所周知,多年来,两岸全面直接“三通”与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一直未能实现,两岸投资、贸易、通航与人员往来不得不以间接交流方式为主。这种非正常化的交流方式严重影响了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效率与效益,深受两岸人民诟病。

  随着两岸全面、直接“三通”与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的逐步实现,新形势下的两岸经贸交流方式正从间接交流方式为主转向直接交流方式为主。两岸此前需经第三地的贸易、投资、通航以及人员往来等各种交流往来在量上大幅减少甚至消失,与此同时,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潜力必正得以进一步发挥,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得以进一步提升,交流合作的效率与效益得以进一步显现。

  两岸经贸交流格局:从单项不对称性格局迈向双向对称性格局

  众所周知,主要由于台湾当局对祖国大陆的限制性经贸政策等因素的作用,近30年来的两岸经贸交流不仅远未穷其发展潜力,而且形成了单向、不对称、不平衡格局。即便在两岸加入WTO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虽得到一定改善与快速发展,但因两岸政治僵局的存在仍未实现正常化,单项、不对称、不平衡格局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据大陆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度两岸贸易总额达到1292.2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258.8亿美元,自台湾进口为1033.4亿美元,大陆逆差为774.6亿美元。截至2007年底大陆对台贸易逆差累计高达5447.3亿美元。

  据大陆商务部统计,累计至2008年底,台商投资祖国大陆77506项,大陆实际利用台资达476.6亿美元;但台湾才刚刚有限地开放陆资入台。

  目前,台湾已有7家银行、14家证券公司、14家保险公司在大陆设立了代表处,1家两岸合资的寿险公司在大陆设立并运营;但大陆银行等金融机构至今未能进入台湾市场。

  两岸旅游往来方面,祖国大陆是台湾境外旅游的最大目的地,但台湾当局直到去年才开放第一类大陆民众即一般意义上的大陆居民赴台湾岛内观光旅游。

  两岸人员往来方面,与祖国大陆的全面开放、几无限制的做法相反,台湾当局多年来诸多设限,使得两岸人员往来不对称状态极为明显。2008年两岸居民往来超过465万人次,其中台湾居民来大陆约437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仅近28万人次;截至2008年底,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超过5140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累计仅192万人次。

  当前,出于发展台湾经济的需要,并在大陆的要求下,台湾新当局正实践其竞选诺言和WTO无歧视原则,逐步对祖国大陆开放其岛内市场,实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如此,尽管两岸经贸交流因两岸经济体本身在规模上的不对称性不太可能实现完全的对称性格局,但两岸经贸交流有望从多年来的单项不对称性格局迈向双向对称性格局。

  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机制:从受当局政治力量抑制的市场主导型迈向两岸当局配合的市场主导型

  近30年来的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突破两岸政治关系的约束,在有限制的经贸政策环境空间的约束下,
由市场机制主导进行的,呈现出单向、间接、民间的状态,不仅本身未能实现其可能的发展规模,而且远未充分发挥其对两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两岸经济体在基于互补性的交流交往中呈现了竞争性态势,在相互依存性的发展中呈现了不对称性特征,需要制度性的协调与合作。

  与此同时,同为WTO成员的两岸经济体又都面临着如何在WTO约束下进一步增强交流与合作,如何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深化发展中进一步谋求各自最大化利益,增强国际竞争力,防止边缘化,并有效应对不确定性与风险的问题。

  因此,变革与创新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方式,进一步破除交流与合作的障碍与壁垒,增强交流与合作,成为当前两岸经济体进一步参与全球化进程和实现再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个可以选择的方式就是两岸经济体之间实行某种程度及形式的制度性一体化安排。

  而且,两岸制度性经济一体化显然也对密切两岸联系、稳定两岸关系、促进两岸和平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正是在上述背景之下,2005年4、5月连、宋大陆行时两岸正式提出了“两岸共同市场”及“两岸自由贸易区”的制度性一体化议题。

  事实上,当前,台湾新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为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进行经济一体化安排奠定了政治基础。在实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之后或在此过程中,两岸可依据“胡连会”发布的新闻公报达成的相关共识,协商建立两岸经贸合作机制进行经济一体化安排的议题,如ECFA。因此,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机制将会从先前受当局政治力量抑制的市场主导型迈向两岸当局配合的市场主导型。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