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张文生:两岸关系前景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2009-11-06 13:16:00
来源:
字号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张文生今日在华广网刊文,分析两岸政治互信概念。全文内容如下:

  政治互信,就是双方在政治上的相互信任,也是双方各自在政治上相互给予对方政治信心。大部分情况下,政治互信是通过各自的言行建立起来的,当然,也不排除通过相互口头约定、书面协定建立政治互信的情况,比如国际关系中常用的信心建立措施(CBMS)、和平协议等等都是建立和巩固政治互信的书面协议的方式。

  两岸政治互信,就是海峡两岸在政治上的相互信任,或者说是海峡两岸各自在政治上相互给予对方的政治信心。对于台湾来说,就是要给予大陆“台湾不会走向分裂、海峡两岸最终将走向统一”的信心;对于大陆来说,就是要给予台湾“保持台海和平稳定,两岸统一对台湾人民有利”的信心。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李登辉和陈水扁的内外政策,两岸政治互信被破坏殆尽。马英九上任后,两岸政治互信得以重建,并且逐渐巩固,但是由于两岸长期固有的、历史所形成的结构性矛盾,目前的两岸政治互信并非完全稳固。海峡两岸应当继续努力,使两岸政治互信得以进一步巩固、深化、稳定,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六点意见,其中第一条就指出:“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并且指出:“两岸在事关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就有了构筑政治互信的基石,什么事情都好商量。”一个中国原则始终是建立两岸政治互信的基础,只有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两岸政治互信才能不断增强;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两岸政治互信就会遭到破坏。

  2005年,两岸关系以政党交流的模式,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都先后组织访问团参访大陆,不仅使两岸的政党关系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而且国亲新三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形成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互信,在两岸的政党之间建立了共同的政治基础,为两岸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

  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两岸政治互信的现实基础。两岸政党交流尤其是国共两党交流,是巩固两岸政治互信的重要渠道。200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过程中,重申了“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16字方针,并且明确指出: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双方建立互信的根本基础。2009年5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吴伯雄及其访问团一行,胡锦涛总书记对于国共两党交流作了高度的肯定,这是因为国共交流有利于增进两岸政治互信,有利于促进两岸沟通与理解,有利于推进两岸协商谈判。

  体现海峡两岸共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也是两岸两会谈判的政治基础。马英九上台以后,承诺坚持“九二共识”,为两岸两会的复谈扫除了障碍。自从2008年6月两岸两会复谈以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分别在北京、台北、南京举行了三次会谈,双方共签署了9项协议和一项共识。两岸两会商谈的成果是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取得的,没有这项政治互信,就没有两会商谈的成果。

  两岸关系的发展,从1949年开始起算,已经走过了60年的时间。目前是两岸关系发展60年中互动最为密切,交往最为频繁的时期。这种良性的发展趋势使得两岸关系的前景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然而,60年曲折发展的两岸关系积累了种种矛盾和困难,不可能立竿见影,马上解决。海峡两岸应当不断地巩固政治互信,本着“务实理性、循序渐进、避免对抗”的心态来处理两岸关系中面临的种种问题,事缓则圆,假以时日,即使最困难的问题也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