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周志怀:实现两岸关系大发展应关注几个问题

2008-12-29 13:15:00
来源:
字号

  香港中评网今天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出现了除民进党基本教义派之外、大致可令多方比较满意的局面,这一局面来之不易。但要维护这一局面,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大团结、大合作与大发展,进一步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有些问题则值得提出来做些深入讨论。

  第一、两岸关系要实现大发展必须化“各自表述”为“共同表述”

  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一方面是努力增进共识、增加互信;另一方面双方对于某些可能影响两岸互动的问题,从“搁置争议”的角度出发,作了一些“各自表述”,并未让争议发酵。除了两岸复谈的基础之外,最明显的就是2008年4月萧万长先生在博鳌亚洲论坛提出的“正视现实”,马英九其后在为台北“陈江会”定调时也同样强调了这一点。但是,对于到底什么是“现实”,双方的解读则是南辕北辙。台湾对“现实”的解读是“中华民国是一主权独立的国家”、是两岸“分治”;而大陆对“现实”的解读则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国际社会中一个中国的框架不可能改变。在处理经济议题阶段,两岸固然可用“各自表述”作为双方互动的重要手段与基础,但在处理政治议题过程中,“各自表述”终将成为困惑今后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症结。

  为推动两岸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两岸应未雨绸缪,积极探索并找到双方都可接受的“共同表述”,让“各自表述”逐步走入历史,这样才可能让两岸关系实现可长可久的大发展。找到两岸都可接受的“共同表述”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机会之窗并不是一直都向我们敞开着的,我们现在就应启动这一探索性的工作。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磨合、经过较多次数的反复,共同表述才有可能逐渐形成。

  第二、对已经启动并正在进行中的两岸政治对话与沟通应有系统规划

  在恢复两会制度化协商问题上,两岸虽有“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循序渐进”的默契,但许多涉及政治议题的敏感个案却难以回避。笔者认为,两岸政治对话与沟通在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实际上已经开始了。2008年5月以来,两岸仅用几个月的时间就解决了过去多年悬而未决的敏感问题,诸如台湾参加奥运会的名称、出席APEC会议的代表人选、包机航线等,更多的台湾同胞已感受到大陆的善意。可以预计,今后双方要面对的政治议题将愈来愈多、敏感度也会愈来愈高。

 

  两岸目前已经启动的政治对话与沟通具有“非正式”、“个案式”和“临时安排”等特征。个案处理虽有益于累积经验、增加互信,但有时也显得过于仓促,大有被议题牵着鼻子走的被动之憾。2008年4月,马英九当选后接受台湾“中央社”专访时称,要以“互不否认”为出发点,找出两岸和平相处之道。马英九为二次“陈江会的定位也是“正视现实、互不否认”。但“互不否认”尚未在两岸间找到立足之处时,台北又有学者提出怎样客观地看待、处理、对待“中华民国”问题。认为大陆如果要让两岸关系走向进一步的、属于比较正常的发展,可能它就不单纯是一个所谓的“互不否认”问题,而是“中华民国”如何得到合理的解决。果如此,我们即使是以百米赛的速度来处理两岸敏感问题也都无法来得及。

  总体看来,在以个案方式处理政治议题时,两岸还是应有一个统筹考量,以避免疲于应对。应把“提出一个,解决一个”的方式转变为“规划一个,解决一个”;同时更要体现有来且有往的原则,双方彼此之间的关切都要照顾到。在此基础上,再渐次向“系统规划,逐步解决”过渡,这样两岸关系才有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三、推动两岸关系实现大发展既要注意防右也要反“左”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的改革开放固然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总结,但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启示,就是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始终坚持排除来自“左”的或右的干扰。这一点在我们推进新形势下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时,显得尤为重要。


  推动两岸关系实现大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实现这一任务,我们在处理当前两岸关系的重大问题时不仅要防右,更要注意反“左”。

 

  一是在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应注意防止将和平发展的进程事事都与和平发展的目的相挂钩。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虽然密不可分,但和平发展毕竟是第一步,而统一则是第二步的。2004年11月,胡锦涛主席在会见巴西侨胞时强调:“中国要强盛,中华民族要振兴,第一要发展,第二要统一。”对于两岸关系进程,我们应首先考虑的同样也是发展的问题,操之过急并不符合祖国和平统一的客观规律。

 

  二是应以更大的格局看待双方彼此之间的让步。两岸政治对话与沟通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妥协与让步。如何看待这些妥协与让步?有论者以阴谋论视之。前“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卜睿哲在分析这一问题时认为,“当敌对的双方试图从相互的恐惧与不信任中抽离,以寻求获取合作利益时,很容易就会陷入另一种疑虑,即如果有一方做出太大或者太多的让步,另一方就会产生一种焦虑,担心自己的好意被利用,或者还会被要求更多。”亦有论者担心一旦做出妥协与让步,对方不仅会得寸进尺,而且“台独”政党重新执政后就不容易再拿回来。2000年3月,朱熔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的中外记者会上曾明确指出: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都可以谈,可以让步,让步给中国自己人。从这一点出发,对于双方在协商与谈判中所做出的让步还是应以更加包容的心态视之。

  只要我们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妥善处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两岸关系就一定能够真正实现大团结、大合作和大发展。(作者周志怀,全国台湾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