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刘志宏:可开放市场 缓解台湾油价上涨压力

2008-06-02 15:47:00
来源:
字号

  淡江大学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刘志宏31日在台湾《中国时报》刊文说,由于台当局“新内阁”采取无预警的一次涨价措施,导致民众在加油站前大排长龙,而其引起的民怨,也让“新内阁”面临上任以来的第一次严酷考验。平心而论,油价政策在前民进党当局冻涨政策之下,其实已经种下祸因,新上任的当局,无论如何都必须面对这个拆除引信的严厉考验。不管谁来接手,都已经预告了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了。

  其实,油价政策可以是很基本的经济议题,但是,因为国际油价大涨的时机,正值岛内“立委”、“总统大选”,所以油价政策的制定也就充满政治性的考虑。台湾的油价实际上是很简单的“供给VS.需求”和“竞争VS.独占”的议题。经济学的课本告诉我们,当商品的价格上扬时,消费者在理性的趋使之下,就会减少该项商品的消费支出,而该项商品在需求减少以后,自然而然会让该项商品的价格回到均衡价格,而消费者也逐渐恢复该项商品的消费。

  但是,上述的“供给VS.需求”法则只适用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里头。在一个独占、寡占的市场里,厂商拥有操控市场价格的能力,也因此传统的供需法则并不适用。而很不幸的,台湾的油品市场就是由“中油”、台塑两家公司所垄断,也因此“中油”、台塑两家公司具有独占厂商所拥有的价格决定权。只是不同以往的独占厂商通常借由价格决定权来谋取价格上涨的暴利,“中油”、台塑是运用其市场价格决定权将油价冻涨在一定的低价位,以促进民生的发展。但是,这样的措施虽然不如独占厂商借由市场价格的决定来谋取暴利般的邪恶,但是如此的作法,对于台湾经济的永续发展并没有任何的帮助。因此,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几项从经济学角度去思考的建议。

  首先,就短期目标而言,让台湾的石油价格合理地去反应国际油价的走势是必要的。这样,民众不会有所谓的预期心理,一知道要涨价便跑到加油站去加油的现象出现。第二个好处是,如此一来才能够让经济学中“供给─需求”法则加以落实在台湾的油品市场中。这样一个现象,在近几日的台湾新闻中,发现自从“行政院”宣布油价将要调涨之后,机车族、捷运族、公交车族明显地变多了,而开车上班的人自然就减少了,或是同事之间开始去寻找共乘伙伴。如此的现象,又何尝不是油价上涨所带来的好处?

  其次,就中期目标而言,台湾应该效法海外的油品市场,开放给海外石油公司来设立。一个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会比一个寡占的市场运作得更有效率。试想,如果今天台湾开放让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壳牌(Shell)、英国石油(BP)等国际大型石油公司来竞逐台湾油品市场,这些大型石油公司的进油成本比较低廉,是不是就意味着台湾会有较便宜的石油可用?而“中油”谓其在石油价格冻涨以后,造成了大笔的亏损,可是实际上,台湾的石油价格即使冻涨了以后,跟其它地区比较起来,并没有特别便宜、也没有特别贵,会造成亏损,又何尝不是长期垄断的独占厂商所造成的经营效率低落。在当局开放行动电话这项政策上,看到了“中华电信”这家公司的新生,也体验到了行动电话开放竞争之前所带来的不便(例如:申请一个手机门号需要等上一年的时间)、以及开放竞争之后所带来的通讯产业的蓬勃发展。

  最后,就长期目标而言,当局应以租税优惠手段,导引岛内资金往替代能源产业去发展。尤其是“行政院”可以身作则,将“行政院”开放基金的钱往这个领域去进行投资,更可收上行下效的影响力。最可以努力的方向是,台湾机车族众多、机车产业发达,进行油电混合机车的研发,或是补助人民对于油电混合车的消费,都是未来可以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