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杨泰顺:新“内阁”上任三把火 考验重重

2008-04-22 13:23:00
来源:
字号

  文化大学政治系教授杨泰顺今日在台湾《中国时报》撰文说,在媒体的千呼万唤与捕风捉影下,马萧团队总算确定了第一波“新内阁”名单。各界对名单的褒贬不一,批评者认为“阁员”年纪偏高、省籍人士比例不足、技术官僚充斥;叫好者则力挺老干新枝、财金专业、学养俱佳、操守无虞。综合各方意见,称许的显然多于贬抑,但若说马萧第一张成绩单已然过关,未免言之过早。

  毕竟,在长期的口号政治与乏善可陈的施政绩效下,任何一份较具专业性的“阁员”名单,必然都会得到多数民众的支持。尤其,马萧以压倒性的多数当选,选民高度期待所营造的蜜月氛围,必然也会移转为对新阁人事的祝福。但“五二○”就职后,旧当局的表现将很快的从民众的记忆中消散,过去的贪腐也不会持续成为论断的基础。故而,评估这波“阁员”的优劣,还是得将焦点放在未来政经局势的可能发展上。

  在原物料短缺、美国经济紧缩、岛内负债严重、通货膨胀蠢蠢欲动的客观形势下,各界早已断言,未来将是个充满变量的年代。政治学者的研究早有定论,官僚体系所培养的人才,在应付变局的创意与嗅觉上,通常不及长期浸润选战的政治人物。这是为何?李登辉时代早已倡言,要让多些具有民意背景的人士入“阁”,但因为民进党过度操弄政治让人生厌,竟使得具有民意基础的才干之士不敢争取入“阁”。这次“内阁”的名单中职业官僚占了绝大多数,尤其马萧行事也素来谨慎,这样的组合恐怕稳健有余开创不足,是否有能力处理未来多变的时局,将是台湾关切的重点。

  更令人忧心的是,人数减半后的“立法院”将具有与过去纯然不同的生态,“府院”关系势将成为未来执政能力的温度计。而媒体历经八年的淬炼,批判揭弊的火力早非当年时代所能比拟。马萧也许盘算,国民党“行政立法”两权在握,“国会”的协调可以透过国民党部。但在“行政立法分立”的宪政体制下,经验告诉我们,党部较常偏向“国会”,行政体系很可能腹背受敌。

 

  无论是选前或选后,两岸交流无疑是马萧阵营的首要政策。尤其,陆资来台与开放观光,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挽救台湾经济。但在这次的“新阁”名单中,游走两岸的学者专家固然不缺,却少了具有实战经验的台商。或有人认为,政务官负责政策,不见得需要实际接触的经验。

 

  “五二○”后,陈水扁及其部属的贪渎情事,必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马萧阵营将“奉天”、“南线”项目列为移交的重点,便等于预告了对这些案件的重视。民进党及陈水扁的支持者为了自保,必然也会以“抄家灭族”、“外省人清算本省人”极力挑拨族群情绪。这些发展既然都属意料中事,

 

  平心而论,这些外省人才的经历与背景,的确也是百中选一,经得起客观的评比。剎那间,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在李登辉“台湾优先”与陈水扁“本土政权”的口号下,这两人主政二十年所培养的省籍人才竟是如此的有限,就算有也为了捍卫他们的私利而被折损殆尽。与其抱怨省籍人士太少,何不揭开“爱台湾”的假面具,仔细检讨过去二十年的人才政策?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