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马淑静:新政来的太晚 台金融业错过末班车

2008-03-18 11:08:00
来源:华夏经纬网
字号

  “行政院”宣布了一项两岸经贸松绑措施:开放台湾境内银行的海外子银行投资大陆的地区银行,放宽境内银行的OBU(国际金融业务分行)与海外分支机构办理两岸金融业务范围。张“院长”一再强调,金融国际化是当局既定政策。但是他赶在“大选”前数天释出不疼不痒的两岸经贸新政策,像挤一支扁扁皱皱的老牙膏,费足了劲才见到一点成绩。宣布时机也绝非偶然,当然是经过设计的。“院长”不必撇清,能否以此多赢得选票,要到三月二十二日晚间才见到分晓。

  民间对这个政策抱着不置可否、近乎麻木的态度。上海联泰管理咨询顾问王泰允说了一番颇为沉痛的话,他说:“台湾在大陆已开放了八家银行,有的已超过了五、六年之久,至今无法升格分行经营信贷业务。眼见着别的国际银行一家家进来,人家的一项项业务从无到有,台湾金融业者的辛酸真是没人知道。”

  由于台湾当局的无知,无能和缺乏自信,时时刻刻要抱住古董式的意识形态,屡次制定出缺乏常识的所谓经济政策扼杀台湾的金融业。情势发展到现在,眼见着政权要拱手让人了,才开放岛内银行间接登陆,准允参股大陆银行的20%股权,惜乎时不我与了。王泰允表示,如果这个政策在五年前或更早一些实施,那时大陆相当欢迎台银入股大陆的银行,因为台湾的银行业在管理、人才、消金等服务领域都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现在大陆各银行的资本在全球都排得上号,像工商银行收购了南非标准银行、印度尼西亚的哈林银行。现在不是你去收购别人的股权,而是别人来收购你的股权了。

  另外一个大好时机是二OO六年底,是中国大陆加入WTO承诺金融全面开放的截止期限。自那时起,全球的外资银行积极抢进大陆市场,至今外资银行在大陆成立营利性机构已超过三百五十家,目前有三十多家跨国银行入股中资银行。台湾的金融业再度受制于执政当局的愚昧和胆怯,错过了最后一班列车。

  富邦金的子公司富邦(香港)银行抢先拔得头筹,依“行政院”新公布的规则,投资入股厦门银行。据传入股额约五亿人民币。富邦是第一个受惠的金融集团,但是也立即引起其它同业的反弹。中信金总经理陈佳文、国泰金副总经理李长庚不约而同的提出质疑:当局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多数台湾的银行都可以参股大陆银行,而不是只开放给一家去参股。话中透出蹊跷,“行政院”新宣布的的政策除了想赢得选票之外,莫非还有独惠特定金融机构的嫌疑?个中是否有利益输送的对等关系,需要执法单位特别注意。

  西谚有云:“迟来的比没有好。”(It`s better late than never)“行政院”开放金融业登陆的一小步,还是应当予以一定程度的肯定,因为他们也可以一如既往不碰这个问题。马阵营近来宣布的一系列开放式的具体两岸政策,对民进党政权终于发挥了催生的作用。马萧的政策有:取消基金投资大陆的限制以引导海外逾回北台币的资金回流、尽速松绑厂商赴大陆40%上限。开放台北松山、台中清泉岗等七个机场为两岸直航机场、全面开放小三通、七月一日前两岸周末包机正式启航、年底前每日包机开始飞行。七月一日前开放大陆观光客来台,初期每日三千人,以后逐年增加为每天五千人、七千人、一万人,开放陆资来台等等,对扁政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这些政策及实施办法十分具体,后面更蕴藏着无穷商机。谢长廷对此全无因应之策,只举起“反对一中市场”的招牌,尽量做不实的扭曲和负面的恐吓,令一部份南部乡亲寝食难安,以为“一中市场”会导致失业。大多数选民们想看到光明的愿景,希望明天会过的更好。民进党人在这方面八年来一直缴白卷,国民党想夺回执政权,只有努力打经济牌,向人民交出清楚的经济蓝图。

  (作者马淑静 曾任台湾美商美林证券公司总裁)

 

[责任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