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淑静:台湾经济不振 “人祸”是主因
台湾“行政院长”张俊雄和他的“主计长”在“立法院”备询的时候,对台湾物价上涨的情况一问三不知,当场被不分蓝绿的众位“立法委员”轰的很惨。于是“主计处”赶忙发表了九月份的物价统计数字,上个月的“核心物价”年增率为1.94%,创下五年半来的新高。表示累积已久的大宗物资趸售价的压力,终于影响了并嫁祸到消费者的荷包。“主计处”在今年首度承认,当今的物价涨幅相当显著。
所谓的核心物价是指一般不受季节、天气影响而价格波动较大的商品物价,如蔬果、能源等就不属于核心物价。通常核心物价被视为能更准确地反映一个地区的物价变化指标。
过去五年台湾的核心物价年增长率平均不到1%,即使在2004年趸售物价增长了7%,制造商怕影响生意不敢贸然涨价,自我吸收成本方面的增长。自去年开始,又有一波大幅度的原物料涨势,厂商再也承受不住了,纷纷调涨各类产品的售价,消费者于是感受到市面上物价普遍上涨的压力。
台湾“主计处”的吴照明科长指出,从今年六月份开始,核心物价的单月年增长率就有冲破1%的走向,今年第三季消费者的核心物价年增长率达1.55%,而且每月都超过1%,九月份的涨幅最惊人,已逼近2%。九月份除了核心物价飙涨之外,整体物价也增长了3.08%,两年来首度攻破3%。吴科长认为还是因为食物类的涨幅太大,因为台风、水灾的关系,蔬菜水果供应不及,九月份的蔬菜价格增加了32.63%,与去年同期相较,苦瓜和包心菜涨幅超过七成。
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蔬果价格,以这种大幅度的起伏出现,怪不得满街满巷都听到怨言,日子有点过不下去了。这回没听到“行政院长”夫人建议大家改吃便宜菜蔬,可能是“院长”一家人根本不清楚市场价格。食肉者鄙,这些人忙着张罗“入联公投”都来不及。其实今年台湾的天灾不多,台风次数远远少于往年。把物价上涨赖在气候变化上面,似乎有点勉强。
通货膨账,物价不断上涨是世界各地都可能发生的现象,台湾面临的物价问题还没有到性命交关的地步,最令人担忧的倒是执政当局的冷漠。物价节节上升,一年多来在坊间早成为民众主要话题,民进党应付的方法一直是先抛出眼花缭乱的统计数字,努力粉饰太平,再引用其它国家或地区的物价指数做对比,表示台湾的经济不会比韩国等地差。又大肆炒作做政治话题:“入联公投”、“正名”、去“中华民国”、清算国民党党产等议题,转移民众的注意力,希望他们忘却益发拮据的日常生活。
诚然,物价上涨并不那么可怕,只要整体经济以同样的或更稳健快速的步伐成长,人们赚到更多钱,增加开销也足以应付。但是众所周知,台湾有六百多万薪水阶级,六七年来大部分人的薪资几乎就在原地踏步,完全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长年下来,大家的日子愈过愈苦早是不争的事实。
还有更令人警惕的事,一家民间机构发表统计资料:2007年前八个月,台湾总共有超过三万多家公司宣布解散,撤销或废止。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1.82%,创七年来的最高纪录。同期新成立的公司只有两万三千多家,新公司的性质多数为提供专业性服务,如保全之类的业务。2007年过了2/3,台湾的大小公司减少了七千多家,它代表了一定程度的经济萎缩。世界银行最近公布了“二OO八年全球经商环境报告”,台湾的经商环境排名第50位,比去年退步了三名,在亚洲四小龙中殿后,还不如泰国与马来西亚。其它个别项目的评比——设立公司是否容易、取得经营执照的困难程度和雇用员工的困难等,台湾都远远排在百名之后。另一项评比:结束公司是否容易?台湾则高居第13名。
问题分明出在台湾当局的规章制度上面,在台湾公司的成立很费周章,而结束公司行号又极方便,突显出台当局的颟顸无能,效率不彰,还存在一定的着仇商态度。台湾经济不振,“人祸”一直是个大因素。
(作者曾任台湾美商美林证券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