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应借“分享”破茧——访香港公共行政学院高级研究顾问凌友诗
凌友诗,出生在台湾高雄,求学、工作在香港,现任香港公共行政学院高级研究顾问。在近日于沈阳召开的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上,民进党是否能突破“台独”党纲和“反中”思维与大陆开启对话交流之门,是两岸及港澳学者们观察的焦点。在对民进党或批评、或维护的交锋中,凌友诗以女性的温声细语另辟角度:民进党可以从与大陆分享经验入手,破茧而出,拿到两岸关系的正向话语权。
“替民进党说说好话”
凌友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要替民进党说说好话”,她认为,两年来民进党一直“亟思调整大陆政策”,然而由于自缚于两岸对立思维,所以思考重点走不出两岸经贸往来利弊之权衡,且偏重于论述弊害,无法建构与大陆的正向关系。
对此,凌友诗分析说,大陆的两岸政策一直比较进取,但目前多集中在经济合作。这固然由于大陆改革开放以后集中在经济建设,也因为大陆一向把台湾问题当作是有待解决的“祖国统一”问题,因此思维往往固定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这容易令人误解大陆对台湾的一切,无论交流或让利,都是手段,这恰恰是民进党不乐见的模式。民进党走不出对抗的圈圈,很大程度也是掉入了这样的模式,自认为是要被大陆打压、统一或消灭的“对象”,因此把大陆所做的一切都看成是包藏祸心,防范为甚,同时也难以更换自己的角色和地位,难以在两岸关系中取得突破。
与大陆分享经验
凌友诗说,民进党施政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把台湾当作台湾,而不是把台湾当作“反攻大陆的跳板”。民进党常讲的“台湾主体性”、“爱台湾”、“根植台湾”,固然有政治意涵,可是它同时也体现为公共政策,就是把台湾当作主体而不是对象,关注本土历史文化的发扬和整理,用心于乡村的营造,坚持绿色永续发展政策等等。
凌友诗认为,民进党在农村建设、技术职业教育和宗教人文三方面的公共政策和实践经验,就是民进党与大陆交往的突破点,民进党应该从经验分享的角度与大陆展开对话,而不是与大陆对立,把自己变成大陆的“对象”。转变角度,才能开拓与大陆平等、互惠、和谐的关系。
真正做到与大陆分享经验,凌友诗认为民进党不要有大陆越乱、越落后,台湾就越好、越安全的想法。她说:“现今区域安全互相影响,事实应该是,大陆越安定,台湾就越安全、越好。从这个自我保护的角度,民进党也应该希望外围地区好。”
凌友诗强调,在经验分享的过程中,双方都应以各自更好地发展为目的,而并非为“台独”或“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