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台湾意识”与“台独”意识的内在关系

时间:2007-09-19 10:19   来源:中国台湾网

 
  澳门《新华澳报》18日刊登评论文章指出,第二届“北京台研论坛”的主题是“台湾政局发展与两岸关系”,共分十四个子题,其中有一道子题是“台湾意识与‘台独’意识剖析”。在大会收到的四十多篇论文中,有八篇是论述这个子题,可见有关“台湾意识”的议题,已引起了海峡两岸四地学者专家的高度关注。 

  文书说,什么是“台湾意识”?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讲师孙兆慧在其论文中指出,“台湾意识”的内涵根据其所含政治成份的程度可分为两个层次:其一乡土意识。在台湾生长、生活的人,对自己的母社会产生一种依恋之情,进而在意识上要求“认同台湾,关怀社会”。其二为现实意识。大多数中产阶级虽然赞成温和的政治改革,但他们又都害怕暴力会摧毁他们多年来的努力成果。因而他们在两岸问题上,一方面反对“台独”,反对割裂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因为他们知道“台独”行径只会摧毁他们多年来的努力成果,更深知台湾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大陆;另一方面又存在“恐共”心理,害怕统一对他们不利,失去现有的利益,所以不主张立即统一,偏向赞成维持不“统”不“独”的现状。这种现实意识具有动摇性的特点,既可被“台独”利用,也能被中国意识抚慰。 

  “台湾意识”是在外来压迫下产生和不断强化的,并具有浓厚的乡土观念和地域认同感。他们要求当家作主,决定自身命运,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这种要求很容易被混同为寻求独立的政治诉求。 

  因此,“台湾意识”是“台独意识”的心理基础,但两者在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台湾意识”是“中国意识”在台湾的具体表现,它将台湾视为中国的一部份;而“台独意识”则作为“台独”分子实现其政治目的斗争工具,是与“中国意识”相对抗的一种意识形态,以分裂中华民族为基本内容。为增强欺骗性,“台独”势力利用“台湾意识”在台湾社会具有深厚基础、但缺乏清晰界定的现状,在“台湾意识”中灌输了“台湾独立”的政治内容,企图以“台湾意识”异化“台湾意识”。 

  文章指出,台湾时事评论家兰萱则另有一番见解。她认为,“台湾意识”其实是一个含混笼统、从未经过严谨地定义的名词。随着台湾经历不同的统治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在社会认知上,也依学术、艺文、政治、普罗大众……的社经背景、生活经验回异,出现不尽相同的理解和诠释。而“台独意识”,则是“建国”为目标,以“住民自决”为手段。“台独意识”是在滔滔江河的“台湾意识”中,思想激进、具政治目的的一条支流。“台湾意识”不必然导致“台独意识”,就如同在大自然的一片土壤中不会只长出一种花朵。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文史研究所讲师兼副所长宋淑玉则指出,虽然两岸交流日益向广度、深度发展,但当今的“台湾意识”主流的基础却不再是“中国意识”。其原因,首先是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悲情意识被“台独”分子利用来强化台湾本土意识。其次是两岸长期的隔离,台湾人对祖国大陆由陌生、疏离到排斥对立。其三是台湾青年人的“中国意识”与中华民族感情淡漠。近年来“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在台湾中非常流行,致使不少台湾青年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甚至有不管什么“国”,只要对我有利就行,只要有自由就行。受“台独”势力所宣扬的大陆如何贫穷,如何没有人权的影响,自然使抱有功利主义思想的台湾青年不愿台湾统一在一个中国之下。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前任所长李家泉则认为,目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台湾情结”。在有些台湾同胞看来,清朝政府出卖台湾,国民党政府压迫台湾,从而产生一种厌恶感和唾弃感,要求重建一个与中国大陆互不隶属的台湾政权。但与此相反,在众多大陆同胞看来,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绝不能把历史上清朝政治和国民党政府之所作所为,与中国大陆人民混为一谈。 

  北京台湾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李鉴指出,在台湾政客的操弄下,“台湾意识”由台湾住民纯朴的与生俱来的爱乡爱土的情感意识,逐渐演变成了廉价的政治标签并沦为选举政争的工具,甚至成为当代“台独意识”的护身符。因此,“台湾意识”在当代台湾政治领域是个言伪而辩的假命题。而以所谓“爱台湾”为核心的“台湾意识”,已逐渐演变成为当前岛内蓝绿政治势力之间最大的政治公约数,也成为未来消弥台湾岛内族群矛盾、化解统独之争、安定台湾社会的唯一可行途径。这是“台湾意识”的积极因素。但在这种形势之下,“台湾意识”可能将会以岛内政争的工具,再逐渐演变为与大陆分庭抗礼、和平对抗统一的“台湾生命共同体意识”,意图与“中国意识”对抗或平行。这是“台湾意识”的消极因素。为了争取台湾地区的领导权,蓝绿政党都在争取“爱台湾”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祖国大陆以后所面对的可能不仅仅是台湾执政或在野的政党,还有以“爱台湾”为核心的支撑它们政治路线的“台湾生命共同体”意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台湾意识”等同于“台独意识”或将其与“中国意识”相排斥,而应设法将“台湾意识”包容在“中国意识”之中,将“台湾意识”与“中国意识”相连接,以善意、善言和善行来化解台湾人民的敌意或疑虑,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