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政策“伴随”大陆台企成长

时间:2003-02-26 10:11   来源:
  刘震涛教授,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动力系,留校任教。曾担任自动化系副主任、校科技开发部副主任等职。1986年调往国家计划委员会任国外贷款局副局长、外资司副司长等职。1989年,调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经济局局长兼国家计委台办主任。现任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在国台办经济局10年的工作期间,曾参与对台经济政策的研究和重大台资投资项目的协调。1997年和1998年,两次组织国务院有关部门司、局负责人和学者赴台考察和参加研讨会、展示会等重大对台经济交流活动,在台湾引起了较大反响。  
  2002年1-11月,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项目为4385个,协议台商投资金额为60.5亿美元,实际投资额为35.8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9.7%、3%与30.8%。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巨大成功与祖国大陆对台商投资的优惠政策有何种关系?记者专程走访了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震涛教授。
  记者:2002年祖国大陆与台湾两岸贸易额大幅增加,其中台湾对祖国大陆出口增长104%,与之相适应的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热也不断增温,达到空前规模,请问您这是否与祖国大陆对台湾的投资优惠政策有关?  
  刘震涛:坦率地说,现在针对台商的特殊优惠政策并不很多,特别是两岸分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逐步是“国民待遇”的趋势。当然还有4年的过渡期,还有过去的一些政策延续下来,所以在定位上是否可以准确地说当前两岸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情况是多年行之有效贯彻优惠政策的结果。
  记者:请您谈一下我们过去的具体优惠政策有哪些?
   刘震涛:这要追溯到从两岸的经济交往开始以后,1988年11月7日,台湾当局开始对祖国大陆开放探亲,从那时台商开始以探亲的名义,对来祖国大陆投资做一些投石问路的工作。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刚开始集中在福建和广东,但探亲会探到全国各地,所以投资也遍地开花,很多穷乡僻壤也有台资,当时是亲情带来的台商投资热潮,但这个阶段毕竟短暂,因为经营企业要有好的环境,要有原料、市场、技术和管理经验等,那时候很多方面不具备,所以慢慢很多企业被淘汰了。比如“康师傅”现在看来很成功,但上世纪90年代初在内蒙投资做蓖麻籽油便全军覆没了。
  说起“康师傅”是上世纪80年代进来的,刚开始只做食油,以后到方便面、又到饮料、又到饼干、又到商业流通领域,现在准备做物流,还准备做便利店,它由一个小规模企业发展成了大型企业集团,这其中就有许多是得益于政策的支持。还有灿坤这个企业也是上世纪80年代进来的,是专做小家电的企业,现在已发展成相当规模,发展的过程也是与政策相关的。灿坤的B股上市问题,还有康师傅1995年在香港上市,都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他们属于民生性产业。祖国大陆对台商投资基础设施产业和技术产业,像石化、建材和高科技产业也都予以政策支持。
  我们有几个比较重大的政策支持。一个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1998年,国务院批准了3个台商投资区,当时是特区办和国家计委报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可以说从体制上作了保证。台商投资区的设立大大改善了台商的投资环境,对台商投资起到了鼓励作用。1988年——1989年那时也正处在国民经济治理整顿阶段,大量压缩基本建设,台商投资时想拉祖国大陆人一起做事,我们投资没有钱,而在当时银行贷款是要按指标执行的,地方没有贷款指标,在计委的安排下,当时人民银行给台资企业专门建立了配套资金制度,一直搞到1997年,实际有效至2000年(1997年清理文件的时候,因为是国务院的文件而未被清理掉)。从1990年开始,每年的配套资金达到3亿元人民币。这个措施非常有利,凡是合资的台资企业都可以从中申请,至1997年配套资金总累计达到30亿元人民币。这个政策对合资台资企业的支持力度是相当大的!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的时候,台商的投资力度很大。1992年至1993年一年的投资额就超过了以往的投资总额。在投资过程中,台商与别的企业会发生项目冲突。针对这一情况,在1994年4月国务院召开的对台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对台商实行“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政策,即同样一个项目,可以对台资优先照顾批准。比如对上海浦东的一个台资项目,我们自己的企业不批,批给了台商。这个政策对台商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另外,1994年3月份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这是祖国大陆单方面对台商实施的保护。在1987年台湾宣布探亲以后,1988年国务院有一个法规:《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若干规定》,共有22条,但其中以鼓励为主,保护较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两岸经济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多种多样纠纷和矛盾,为了保护台湾同胞经贸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于是又起草并通过全国人大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虽不是优惠政策,但对台商投资起到了很重要的保护和鼓励作用。1994年10月,国务院又做了一个决定:在全国台办系统中设立台商投诉协调机构,解决台商“投诉有门”的问题。1995年5月,国台办率先成立了台商投诉协调处,解决了全国性跨部门、跨省市的投诉问题,这是在营造一个良好的台商投资法制环境上非常重要的举措。
  还有在金融方面,当时国外的保险、证券等不断进来,而台湾当局绝对禁止台湾的金融机构到大陆,为了帮助台商解决融资问题,我们对台商作出特例处理。另外,我们在2000年批准设立“出口加工区”,这一政策对台商的投资也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所以说,台商投资祖国大陆,一路走过来政策的支持的确是非常明显的。
  记者:外资企业对我们的对台商投资政策提出过一些疑问,2003年我们还会有对台商的新优惠政策吗?
  刘震涛:无论是谁,大家都要明白一个道理,即台湾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祖国,台商是中国人。实事求是地说,对台商的政策优惠伴随着其发展过程,给了台商投资祖国大陆以巨大的信心。包括台湾对祖国大陆的巨额贸易顺差,至2001年累计达到1472亿美元,2002年达200多亿,台湾的外汇贮备主要在于此,这也是我们对台的一个优惠政策:容忍了巨额逆差的存在。为什么?因为是一个国家内部事务,这是祖国大陆的一种胸怀。
  因为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了,2003年我估计不会有新的优惠政策出台,但是两岸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中国共产党“16大”提出全面奔小康的目标,为台商提供了更多的商机。我相信聪明的台商会利用他们10多年来在祖国大陆积累的丰富经验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
  记者:您认为2003年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会是什么情况?
  刘震涛:我相信2003年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会继续增长。祖国大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成为广大台商理想的投资场所,甚至成为很多台湾同胞向往的定居地。(赵文华)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