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磊:限制农产品“登陆”损害广大台胞利益
近来,大陆为进一步加强两岸经贸交流,为台湾人民办实事,在未提任何交换条件的情况下,单方面放开市场给台湾农民,协助台湾农产品销售大陆,解决台湾农产品滞销问题。此举获得了台湾农民的积极响应和广泛赞誉。
大陆主动提出协助台湾农产品销售的政策措施
3月30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陈云林和有关部门代表,与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参访团,就加强两岸经贸等领域交流与合作,广泛交换了看法,取得12项成果,其中协助台湾农产品销售的举措尤为令人关注。具体是:
第2点,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大陆方面欢迎台湾农民到福建、海南、山东、黑龙江、陕西等地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及其他地方创业发展,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帮助,依法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第3点,解决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问题,关系到广大台湾农民特别是中南部果农、菜农等的切身利益,应尽快推动解决。大陆方面正在拟定解决这一问题所涉及的通关、检验检疫、物流等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欢迎国民党继续前来磋商并积极促成台湾有关部门同意派出农业民间团组与大陆有关民间行业组织充分协商,尽快就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的相关问题作出安排。
据悉,祖国大陆在近期成立了“台湾农产品输入工作小组”,这个小组成员包括商务部、国台办、农业部、交通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主管官员,显示大陆对台农业工作相当重视。这个小组成立以来,确定了台湾农产品经由指定口岸进口、通关便捷化两项原则。指定口岸除了已开放的北京和上海外,还计划增加大连、厦门和广州。此外,大陆还将设计“绿色通道”,使台湾农产品在通关入境上,减少繁杂手续,以利水果保鲜,并已同意台湾销往大陆的杨桃、香蕉、芒果等12种水果,可享有快速通关、16%关税等优惠政策。
大陆地方政府也积极配合与台湾的农业合作。以福建省福州、漳州两个“海峡两岸农业实验区”为例,从1997年创立迄今,已经有1114家台资农业公司,共投资了16亿美元,引进了1500多种种子。海南岛也是台资农业的另一个集散地,共有300多家台商从事农业投资,金额约2亿多美元,已引进500多个台湾品种。台商在大陆投资农业的脚步,还远及黑龙江、西北。
台湾果农热烈欢迎大陆协助政策
大陆对台湾农产品的一系列优惠措施获得台湾农民的热烈响应,不少农民已经忙着采果装箱准备销往香港和上海。台湾省农会积极推动台湾农特产品销往大陆,4月16日准备将第一批8货柜的当季水果与两货柜特产,运往广州参加广交会,作为台湾农特产品进军大陆的第一步。省农会还计划在上海、北京与广州成立3个台湾农特产品旗舰店,由农业部所属的中国绿色食品总公司及大润发集团等协助销售。上海方面已规划下半年成立台湾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大润发集团同意在大陆30几个销售点设立台湾水果馆,未来5年销售点将扩充到100多个。
台湾水果在大陆市场有较好的竞争力,或者说,大陆市场对台湾果农有足够大的吸引力。以青枣为例,大陆市价是台湾的3倍;再比如莲雾,大陆市价是台湾的2倍。台湾一箱释迦在大陆价钱大约合485元新台币,比岛内价格多了40元新台币。大陆超市中有些水果标上“产地台湾”就涨成高档水果价位。大陆是个庞大的水果市场,去年台湾的柚子、槟榔、芒果、杨桃、莲雾、芭乐(番石榴)、枣子、橘子、木瓜、释迦(番荔枝)、香蕉、凤梨(波罗)等12种热带水果出口至大陆金额为163.7万美元,仅占大陆水果进口总额1.47%,未来还有极大的潜力。
台湾农业受限于小农规模,不可能有足够的经济产量打入大陆和世界市场。台湾加入WTO后,受进口水果冲击,水果价格滑落20%。台湾市场腹地小,本来就是浅碟经济,进口蔬果挤进本土市场后,浅碟更是浅上加浅,农产品的产量只要超过整体需求5%,价格就会下跌。 以致有台商表示:现在农民最怕听到丰收两个字,因为丰收代表赚不到钱。大陆的协助政策解决了台湾果农的大问题。大陆是台湾的第4大农产品出口市场,大陆市场不仅为农产品开启另一扇门,也解决了滞销的问题。比如每年农历一月至二月之间是凤梨、释迦的盛产期,一个星期产量约60吨,这时候容易发生滞销、价格下滑的情况,大陆市场刚好可以扮演调节市场的功能,吸收过剩的产品。前台南县农会总干事、亲民党“立委”蔡胜佳说,曾有大陆销售公司想要向台南县农会下订单一年买2万吨的芒果,没人敢接。因为全台湾芒果产量一年才6000吨,怕货源供不上。也曾有一家拥有64家连锁店的大陆超市想买断农策联盟代理的所有农产加工品如芒果干等,但农策联盟也不敢答应。连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赖清德也认为,大陆对台湾农民招手,农民不可能完全不心动。
台湾当局对台果农的政策限制亟待解除
台湾当局变相阻挠大陆协助台湾水果出口的政策措施。其做法是:声称必须介入公权力进行两岸协商才能保障台湾果农权益,但同时又以“时机不对”为由拒绝委派任何民间团体与大陆方面谈判。不仅如此,台湾当局还采取了围堵式灭火措施:在“法办江丙坤”的威吓动作出台后,包括省农会原本要到广州展售的水果,都在装箱登船前夕临时喊停,硬生生撤下8大货柜,强迫果农转为内销。台湾当局的态度做法主要基于政治考虑。
其一,守护传统票仓。台湾主要农业县如屏东、高雄、台南、嘉义、云林及台中等县,都是泛绿票仓,民进党当局无法协助农民转种其他经济作物,造成农作物产量过剩,无法售出,此时大陆出台协助措施,民进党认为是动摇了其“选举根基”,将损失大量选票,因此极力阻挠。其二,防止依赖大陆市场。目前台湾每年销至香港和大陆的农产品,分占外销金额15%和8%,等于是台湾有1/4的农产品外销仰赖大陆市场,“风险太大”。其三,害怕农业技术有利于大陆。认为大陆是想引进台湾农业的管理方式、农业技术,解决自身的“三农”问题,需要阻挠。其四,担心大陆要求台湾农产品市场对等开放。
台湾当局的这种态度遭到岛内舆论强烈反对。台湾《联合报》分析,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台湾面对大量进口农产品的低价竞争,农业前景愈形迫促,仅有莲雾等独特作物仍维持优势。5年来,执政党在农业政策上无所作为,对于大陆提供的出路,却还要强设路障阻挡;这样做,真对得起它的基层农民群众吗?过去的“戒急用忍”,是怕大资本家前往投资助长大陆工业发展;现在的全面围堵,是怕农民为作物登陆销售而“变心”,也怕在野党收割交流协商成果。若执政党对人民有一点怜恤之心,即使要下重手遏阻在野党登陆夺取两岸协商权,也没有必要把皮鞭挥向无辜农民,因为那关系着农民的生计。企图用“外患”来掩饰“内忧”,才是民进党当局不愿“政农分离”的真正原因。
(来源:中国网;作者:朱磊)
编辑:李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