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克礼:“两国论”是台湾当局两岸政策的核心
陈水扁、民进党自上台执政以来,其两岸政策一直是岛内外各方质疑的主要焦点之一。有批评其没有清楚的两岸政策者,有指责其两岸政策只有口号,而没有主轴及实际作为者,亦有质疑其两岸政策根本就没有纲领、方向、目标,只有昨是今非,摇摆不定者,等等。总归一句话,台湾执政当局的两岸政策一直予外界以模模糊糊、混混沌沌,似是而非的感觉。本人认为,这只是问题的表面,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不难发现,民进党当局自上台以来,其两岸政策的脉络是相当清晰的,这就是以推行“两国论”来一步一步地实现其“台独”目标,“两国论”是其执政以来处理两岸关系的政策核心和基本底线。
一、台湾当局将“两国论”作为其现阶段两岸政策核心的原因
民进党在陈水扁上台执政后,为什么不直接去落实其“台独党纲”,着手实现其“台湾独立建国”的理想,而却采取只做不说的方式,延续李登辉的“两国论”呢?这是因为:
其一,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加之自己实力不足,缺乏直接搞“独立建国”的基础;
其二,李登辉的“两国论”与民进党“台独党纲”,按陈水扁的说法是“本源一体”,一脉相承,都是要分裂中国,最终实现“台湾独立”,大方向完全一致,因此党内的“台独”基本教义派也基本上可以接受;
其三,推行只做不说的“两国论”,比公开搞“台湾独立建国”风险要小,不会立即招至灭顶之灾;
其四,“两国论”经李登辉竭力鼓吹,在岛内有一定影响与社会基础;
其五,帮助李登辉炮制“两国论”的一班人马还在,只要原班接收过来,就可为其所用;
其六,会得到李登辉及其追随者的全力支持,借以帮助他们稳住执政地位。
民进党当局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两岸两国”,就是“台湾独立”,因此很自然地要选择“两国论”作为其抗拒“一国”和“统一”,推行“台独”分裂路线的着力点。对此,民进党当局的一位高级官员曾向人私人透露过,她说,“我们不再提‘两国论’,我们只是按‘两国论’办事”,“‘两国论’可做不可说”。
二、推行“两国论”政策的基本做法
民进党当局上台执政以来,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贯彻落实“两国论”政策路线的。
(一)否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坚决拒绝统一。无论是民进党搞“台独”,还是李登辉搞“两国论”,都是从分裂中国的领土与主权,抗拒两岸统一着手的。民进党及其高层一些头面人物,长期以来一直鼓吹“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两岸是互不隶属的两个主权国家”,李登辉则鼓吹两岸是“国与国的关系”。总之,他们都是刻意要否认两岸同属一个国家。陈水扁上台以来,一直坚守这条防线,一再声称“台湾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坚决不接受“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领土与主权不容分割”的一个中国原则,拒绝承认自己是“中国人”。陈水扁曾公开声称:“台湾是一个国家,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吕秀莲更是不断鼓吹,“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台湾早已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两岸是“远亲近邻”。为了坚持这一立场,台湾当局公然推翻海协和海基会于1992年经过多轮协商达成的各自以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将其歪曲为“没有共识的共识”,偷梁换柱成“九二精神”。陈水扁在去年底民进党举办的造势大会上更是赤裸裸地大肆攻击“九二共识就是要消灭中华民国、吞并台湾”,他煽动台湾民众“不能袖手旁观,为了国格和尊严,不能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
无论是搞“台独”,还是搞“两国论”,都是要坚决抗拒统一的。陈水扁在2000年“5·20”就职讲话中曾公开承诺在其任内“没有废除国统纲领和国统会的问题”。然而,他很快就出尔反尔,公开否定自己所作出的承诺。上台至今将“国统会”一直冷冻着,拒绝召开“国统会”,也不接受出任“国统会主委”,陈水扁甚至公开声称“国统会”只是一个“名存实亡”的咨询机构。“国统纲领”亦被束之高阁,为此,连“陆委会”每年都会送给台湾学者的记事本,也因为其中印有600字的“国统纲领”也停止印制了。不仅如此,台当局的领导人还公开质疑“国统会”并非不可挑战的图腾与符号,并且很不客气地反问,“国统会”设置是在“自由民主”原则下加速国家统一,但所谓国家统一的目标是否真的曾在“自由民主”原则下取得台湾民众的支持认同?并指责“国民党政府将统一视为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系的唯一选项,这种处理方式不符合民意”,强调“统一选项是否为唯一的结论及两岸关系的最后结果,必须符合台湾人民的意志”;“国统纲领是否必须以统一为唯一及最后的选项值得进一步探讨”。台当局一些高层人士为贯彻陈水扁的此一意图,曾为推动修改甚至废除“国统会”、“国统纲领”而大肆造势。在2001年2月23日“国统纲领”通过10周年之际,民进党“新世纪国会办公室”公开发表新闻稿称,“应该将‘国统纲领’丢入历史的灰烬之中”,而“国统会”亦必须解散,并要筹组“两岸和平委员会”代替“国统会”,由“两岸和平纲领”取代“国统纲领”。由此可见,民进党当局基于“台独”意识形态,对两岸走向统一是绝不甘心,必定要继续抗拒下去。
(二)提出似是而非的“统合论”,企图将目前两岸的分离状况固定化、永久化。陈水扁在2001年元旦祝词中指出,要“从两岸经贸与文化统合开始着手,逐步建立两岸间的信任,进而共同寻求两岸永远永久和平、政治统合的新架构”。陈水扁在这里提出的所谓“统合论”,可谓是似是而非,暗藏玄机,同时,也是想以惯用的玩弄文字游戏的手法,达到“四面逢源”,缓解其所面临的压力。故此言一出就有不明就里的人认为是什么“善意”,因而也博得了某些喝彩声,但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台独”基本教义派的误解。陈水扁为了避免这次玩的文字游戏伤及自己人,不得不亲自出来向“独派”人士把其“统合论”的真谛讲清楚,说明白。2001年3月19日,他向参加“世界台湾人大会”的“台独菁英”们说,不要听到“统合论”就跳起来,“不要一看到‘统’、一看到‘合’,就以为要被统被合”;要明白“同一字、同一问题,我们可以做有利自己的解释,不是‘统’就表示要统一”,不要“被文字迷惑、吓倒”;“统合只是过程”,是要“寻求统独间的共识”;李登辉发表“特殊国与国关系”论时,文内即已提到“政治统合”,他是看到那个才开始思考的。陈水扁的上述表白,透露了他提出“统合论”的玄机。即所谓“统合论”,原来既不是想“统”,也不是想谋“合”,而是以坚持分裂的立场为基点的,其实质与“两国论”是如出一辙,根本目的是借含有类似欧盟模式或邦联架构的所谓“政治统合”,将两岸今天的状况固定化、永久化;另一方面,是想以模棱两可的手法,尽一切可能,整合“朝野共识”,进而谋取岛内各种政治力量和各种政治主张之间,在统独问题上共同对抗祖国大陆的最大公约数,以帮助他走出执政困境,稳住其权力地位。真可谓一箭双雕!
(三)从多方面推行“去中国化”政策。陈水扁、民进党执政后,迫于压力,虽尚不敢明火执仗地搞“法理台独”,但却一刻也没有放松从思想、文化、教育与意识形态等领域潜移默化地搞“去中国化”的“台独”活动。这方面的动作很多,在这里略列举一些事例以飨读者。
其一,刻意区隔“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2000年5月,陈水扁在其就职演说中,专门谈了一段“台湾文化”,但他绝口不提“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内在联系,却别有用心地提出要“让立足台湾的本土文化与华人文化、世界文化自然接轨”。显然这是要以“华人文化”取代“中国文化”,再刻意把“台湾文化”和“中国文化”分开,且并列与对等起来。为此,民进党当局自执政以来,一直强调要重建所谓“台湾文化的主体性”或者一个完全有别于中华文化的所谓“台湾文化”。因此,美国《华盛顿邮报》指出,台湾当局正在实施一项使台湾岛继续与中国大陆分离的战略,在文化领域突出“台湾特性”正是这一战略的关键部分。说白了此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建立“台独文化”,以为其搞政治“台独”作基础铺垫。
其二,实施所谓“乡土教学”。台湾当局的所谓“乡土教学”、“本土化教育”实际是基于从“台湾主体意识”异化出来的“台独意识”,其实质是要进行“脱中国化”的历史、文化教育。“乡土教学”作为所谓“本土化教育”的一环,就是用台湾地方方言(即“闽南话”)教学,对台湾中小学进行台湾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社区等方面内容的教育。这一教学在小学阶段则侧重语言掌握,将方言(台语亦即闽南语)学习融入各科教学中,以此冲淡和弱化以至最终取代“国语”(普通话)在台湾的地位;在中学阶段则偏重台湾历史文化教育,以新编的《认识台湾》作为教材范本。三年前在李登辉分裂主义政治干预下所完成的《认识台湾》教科书,当时因该书“美化日本殖民统治、刻意切断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联系”而受到岛内各界的广泛批评。但民进党当局执政后执意要推行所谓“本土化教育”,不仅强行规定小学要用方言教学,而且把中学推行的《认识台湾》教科书也列入了小学教材。台湾岛内不少有识之士认为,台当局强调的“乡土教学”,体现的是所谓“去中国化”的“台独”观,目的是企图从“根”上对台湾青少年进行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去中国化教育”,培养他们从小就不接受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
其三,“通用拼音”事件。去年民进党上台执政后,所搞的第一个“去中国化”的动作,就是企图以具有本土色彩的所谓“通用拼音”取代国际通行的“汉语拼音”。据说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怕台湾被视为中国的一省”。原来民进党当局一执政就弃“汉语拼音”不用,而要改采用缺乏科学性和通用性的所谓“通用拼音”作为译音,是因为中国大陆用汉语拼音。因此,有人指出,这种做法“名为尊重本土文化而兼具反共意识,实为‘台独’意识作祟”。岛内舆论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反对汉语拼音方案的实质是“企图建立一套独立运作的拼音系统,强行推行台语,以自外于中华文化”,隐含要搞“一中一台”的政治意义。
其四,设立“台湾文学系”。台当局2001年推出的所谓“本土教育”,表现在高校教育方面是,要在高等院校设立台湾文学系。早在年初,台湾“教育部高教司”就鼓励台湾各大学设立“台湾文学系”或“台湾文学研究所”。高教司负责提供师资员额,目前已有台湾清华大学、中兴大学、成功大学提出申请。将来台湾各大学的“中国文学系”会逐渐被“台湾文化系”所取代;“中国文学系”将被并入“外国文化系”、“东方文学组”。设立“台湾文学系”的目的是要培养中小学乡土语言教师,重点当然是台湾语(闽南语),客家话和原住民话只是陪衬而已。有舆论指出,站在基本教义派“台独”神主牌立场,是必须坚持台湾本土语言教育,削弱“中国语言”的影响力,以为未来的“建国”打下坚固的基础。
其五,“国史馆”变成了民进党的“党史馆”。台湾当局主导台湾“国史馆”编著出版《从“戒严”到“解严”一书,企图将民进党的所谓“民主运动史”定位为台湾政治史,用民进党史取代台湾史。“国史馆”已经停止例行的编辑工作,成为民进党的“党史馆”。这是“以意识形态挂帅”,歪曲史实,切割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文化渊源关系。台湾有“立委”指出,如果民进党不能认同台湾与大陆的文化同出一源、台湾的历史来自于大陆,以“亡史”的做法来实现他们的理念,将是台湾社会更大的隐忧,是一种更可怕的危机。
其六,拆除台军营中“统一”标语,在特定的称谓上大做文章。台当局暗中推动“台独”、“脱中国化”、排拒统一是全方位的,任何一个部门和角落都不会放过。去年3月和5月,台“国防部”连续两次发文,命令军中营区拆除室内外所有有关宣传国家统一、复兴中华文化、反对“台独”等标语与口号,据说台当局还将对军中政治教育的教材进行全面检讨,删除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民进党当局自执政以来在特定称谓上更是大做文章。民进党刚上台接掌“侨委会”,就将“海外侨胞”区分为“台侨”、“华侨”与“老侨”三个等级,引发海外侨胞的强烈不满。台北“故宫博物院”亦如此,新上任的负责人为了贯彻民进党当局推行“本土化”、“去中国化”政策,要在该院增列“台湾本土文化”,而把“故宫文物”亦即“国家文物”改称为“中国文物”。台“外交部”在“去中国化”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将其办公楼顶漆成民进党的绿颜色,而且还拟在每个人的护照上加印“台湾”二字,并通令其驻外机构以借“国旗”换“国徽”行废“国徽”、“国旗”之实,以此来凸显民进党要建立“台湾新国家”的图谋。“行政院新闻局”也不甘落后,继在去年出版的英文版“中华民国年鉴”封面名称上效法“外交部”的做法加上“TAIWAN”(台湾)字样,并将“年鉴”首页的中国地图移至末页之后,在2001年岁末年初竟以“不合时宜”为由,废止带有中国版图图案的“新闻局局徽”。台《联合报》评称,“新闻局去除有中国版图的局徽后,让人联想到民进党搞‘台独’的居心”。
(四)支持纵容“台独”活动。陈水扁上台后,“台独”势力制造“台独”闹剧有增无减,并一直得到了他的纵容与支持。2000年7月,他肯定民进党第九届“全代会”宣称“对台湾主权独立的主张决不会改变”;8月,默认“建国党”成立“台湾临时政府”挂牌营运;2001年2月,公开庇护鼓吹“台独”的《台湾论》作者及大放厥词的许文龙、金美龄等人。3月份,与狂热的“台独”分子一起将“台独”闹剧推向了高潮。在台当局的纵容和支持下,数百名世界各地的“台独”分子,选择在陈水扁“当选周年”之际,汇集台湾,上演了一场所谓“世界台湾人大会”的政治闹剧。会场内外,“台独”分子宣称自己是“台湾国国民”,叫嚷“从今天起不再忍耐,要大声说出‘台湾是一个新的国家’”,不断呼喊着“台湾国国民站起来”、“台湾国一定胜利”。陈水扁不仅亲自到会发表致词,呼应死硬“台独”分子的猖狂言论,而且忘情地自称是“台湾总统”,高喊“台湾人站起来,台湾走出去”。被陈水扁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的“台独”分子金美龄一再声称,她不承认“中华民国”,鼓吹台湾应以“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并要在近5年内“趁中国没有能力之前更改国号”,“作永久性的解决”;并称“未来如果台湾建国,很多日本人会帮助台湾讲话的”等等。金美龄狂妄的“台独言论遭到岛内很多人士和媒体的谴责,而陈水扁却公开地站出来,要“誓死捍卫她的言论自由”。可见,陈水扁对“台独”基本教义派真是呵护备至。
(五)全面投靠美国,甘当美对华遏制的棋子。陈水扁上台后推行的是全面投靠美国的政策。早在去年当选后就曾公开表示,他的“5·20”就职演说必须“使美国满意”,其高层亦不避讳多次公开地要美国介入两岸事务。小布什上台后,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将台湾作为加强对中国遏制与防范的棋子,陈水扁千方百计地迎合,甘当美国人的棋子,声称“台湾是美国的伙伴,也是美国的资产”,“阿扁办事,美国放心”,并乞求美国“在台海问题上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陈水扁当局的积极投靠美国政府的做法,虽然换得了美国当局允许他过境纽约,并给予台湾自1992年以来最大宗的军售案,但却遭到岛内很多人士的批评。有舆论公开质疑,“一切以美国放心为己任的阿扁能不能有效地捍卫国家(台湾)的尊严和利益呢?”总之,企图倚仗外国反华势力的撑腰来实现其搞分裂、“台独”目的,到头来只会落得一场空。
三、延续李登辉“两国论”路线的必然后果
李登辉在其任期行将结束前,为了给其继任者的大陆政策定调,以便延续其分裂路线,竟公然提出了要分裂国家的“两国论”,引发了第三次台海危机,使台湾经济、社会受到了严重冲击。陈水扁上台后,虽不敢公开地搞“台湾独立建国”,但是启用为李登辉炮制“两国论”的原班人马,以只做不说的方式延续李登辉“两国论”分裂路线,致使两岸关系一直处在紧张状态,两岸正常的接触、协商、沟通至今无法恢复,两岸政治僵局无法突破。两岸潜藏着的严重危机,加剧了岛内一系列矛盾。其上台后岛内政局迭宕起伏,政坛上各种斗争闹剧一再上演;族群与统独矛盾再次激化,所谓的“本土”与“非本土”之争再起成为岛内政争的焦点;股市跌跌不休、经济大幅滑坡,民众的生活品质急剧下降;台湾民众对当局一度严重缺乏信心,看不到台湾未来的前途与方向。所有这一切都是民进党当局延续李登辉“两国论”分裂路线的必然恶果。
(来源:人民网,作者:余克礼)
编辑:李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