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资入岛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突破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徐博东教授,4日在接受海峡之声电台专访时,就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日前正式公布“大陆地区人民赴台投资许可办法”,即开放“陆资入岛”,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解读。
陆资入岛开启了两岸“双向投资”的新时代
自1991年开放台商对大陆地区投资,到现在大陆资金赴台投资正式实施,已经过去了18个年头,过程可谓漫长。而从今年4月26日第三次“陈江会”最终达成共同推动陆资入岛投资的共识,到6月30日台湾当局最终开放陆资入岛,推进的速度不可谓不迅速。对于一个漫长、一个迅速,这个转变是什么因素促成的?这个转变对两岸经济合作交流有何意义?徐博东表示,开放陆资入岛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中的一件大事,从此开启了海峡两岸“双向投资”的新时代。尽管仍然有很多限制,开放的幅度并不大,但这毕竟是两岸经济合作交流向正常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突破!
从1991年开始开放台商到大陆投资,到现在已经整整18个年头了,但陆资入岛却一直没有开放,始终都处于“单项投资”的不正常状态;而从今年4月26日第三次“陈江会”达成了陆资入岛的共识之后,到6月30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陆资入岛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一个漫长,一个迅速”,其转变的根本原因是,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之后承认“九二共识”,两岸两会恢复了协商谈判,两岸关系迈入了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经过一年来的良性互动,两岸互信不断增强,这是转变的根本原因。
再从客观上讲,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刺激之下,双方迫切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对付金融风暴对两岸经济的冲击,使得两岸形成命运共同体。特别是台湾经济属于外向型经济,完全靠外销维持经济的成长,国际金融风暴对台湾经济的冲击更大更严重,大陆急台湾之所急,希望通过配合落实马英九“拼经济”的政策,帮助台湾摆脱目前的经济困境。所以,开放陆资入岛政策,是两岸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使然。
但是,这项政策的实施说“快”也“不快”,因为按理说这些开放措施早就该做了,但是由于李登辉执政12年,陈水扁执政8年,意识形态挂帅,顽固推行所谓“戒急用忍”、“积极管理”的两岸经济政策,一直拒绝开放陆资入岛,以至于两岸经贸交流呈现出“不对称”的局面。据台湾官方统计,到今年5月为止,台商对大陆的投资,累计核准金额超过771亿美元,但由于陆资不能入岛,导致两岸资金流动失衡,两岸产业资源的配置及流通受阻,两岸经济整合丧失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和机会,现在我们所做的只是抓紧时间“补课”而已,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尽最大的努力弥补以往的损失。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根本谈不上“快”,开放陆资入岛只是迈向“正常化”的第一步,下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机制化”或者说是“制度化”,那就是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这样,两岸的经济合作交流才能稳定发展,真正做到“可长可久”,共创双赢,造福于两岸同胞。
开放陆资入岛必将提振台湾经济景气
至于台湾当局开放陆资入岛对台湾经济有怎样的提振作用? 徐博东认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5月初开放陆资入岛的消息传出后,台湾的股市就不断上涨,现在已经突破了6300点,向7000点挺进。台湾许多企业家和经济方面的专家都认为,开放陆资入岛对提振台湾的经济景气非常有好处:
第一,可以增加台湾的就业机会,增强台湾民众摆脱当前经济困难的信心;
第二,这些开放措施有助于增加台湾产业资金以及活络台湾的金融市场;
第三,通过双向投资,将扩大两岸的经济合作领域,两岸经济可以优势互补,相互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两岸同胞携起手来共同赚外国人的钱;
第四,向国际社会显示了台湾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让外资重新找回陈水扁执政时期对台湾经济失去的信心,有利于台湾吸引外资。
总体来说,开放陆资入岛对台湾抵御国际金融风暴、提升国际竞争力将发挥重要作用。当然,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可以确定的是,在台湾尝到陆资入岛的甜头之后,能够更好的说服台湾民众,支持马团队进一步加大开放的幅度,假以时日,这一开放政策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好处才会真正显现出来。
首波开放陆资入岛的幅度偏小
据了解,在目前公布的192项大陆资金可投资项目中,其中制造业开放64项,服务业开放117项,公共建设开放11项。对于大陆企业希望来台投资的中草药、面板、半导体和营造业等,都不在第一阶段开放清单当中;需要专业证照的律师和会计师等暂缓开放;公共工程的承揽部分也暂不开放。这些限制,会不会影响陆资来台投资的积极性? 徐博东表示,积极性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大家都知道,近年来大陆企业界不断入岛考察台湾的投资环境,寻找投资的机会,以因应台湾当局开放陆资入岛政策的实施,表现出很高的意愿和热情。但是目前开放192项大陆资金来岛投资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这两个方面,特别是服务业占了总数的二分之一强;而公共建设只开放了11项,特别是大陆企业希望投资的中草药、面板、半导体和营造业,都不在第一拨的开放名单内;另外在138家大陆国营大企业中,台湾认为有9家是军方投资的企业,也不得参与岛内投资,对于这9家大型企业来说当然也很失望;共同工程的承揽部分,也暂不开放。实际上台湾在这方面也很需要有资金的投入,但是岛内资金在这方面投资意愿并不高,而大陆有充足的资金想投资共同工程却暂不开放。所以这种开放是“有限度的开放”、“小打小闹的开放”。这反映出马政府受制于岛内的政治环境,畏首畏尾,缩手缩脚。
徐博东说,目前的情况使他想到了去年刚刚开放大陆游客到台旅游的情景,由于对陆客限制过多,规定各种清规戒律,许多大陆民众虽然非常想到台湾旅游,但望而却步。当然,刚刚开放台湾方面有所顾忌,加上绿营的反弹而不敢迈开大步也情有可原,但限制过多,管得太死,毕竟是违反市场规律。总之,台湾方面还需要有更大的格局和胆略,来推动两岸经济的交流与合作,不是“限制”,而要象大陆那样,为了吸引台商投资,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地“鼓励”陆资入岛投资,才能充分调动陆资入岛投资的积极性。
民进党反对陆资入岛是“台独”意识形态作祟
在提及日前有民进党人士建请党中央全力要求冻结“陆资赴台”相关政策与办法。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还表示,陆资赴台投资机场、港口等,将让台湾安全大门洞开;民进党将全力阻止这种不设防的开放。对于民进党的此种行径,徐博东表示,民进党的这些说法完全是没有道理可言的。其实第一波的开放是有很大局限性的,限制很多。比如说公共建设部份,规定:“民用航空站及其设施”须位于航空站陆侧且非管制区,并明订陆资持股比率限制;“港埠及其设施”,明订陆资持股比率限制及投资总额下限等待。总之,各种开放措施完全在台湾当局相关部门的限制、管理之下,何来“大门洞开”?按照民进党的说法,似乎台湾的公权力完全不起作用,陆资入岛如入“无人之境”,投资不受任何管理和约束,好象台湾已经是被大陆接管了一样,这种草木皆兵、言过其实的说法,非常可笑。实际上这是民进党的反共情结作祟,“台独”意识形态挂帅,蓄意误导台湾民众,目的是为年底县市长选举制造议题,争取选票。
徐博东指出,回想一下,其实陈水扁在2000年竞选台湾领导人时,就曾经承诺他当选后要“开放陆资入岛”,而且在他执政八年的时间里也曾多次提到要“开放陆资入岛”,但陈水扁只不过是为了缓解工商企业界的压力、骗选票说说而已,他内心从来都不想开放陆资入岛。正因为民进党顽固推行这种保守僵化的“锁岛”政策,才导致了台湾经济不断下滑,从亚洲“四小龙”排名第一跌落到倒数第一。
想当初大陆刚刚引进外资时也有人有各种担心,但后来大量外资到大陆来投资,对大陆经济的起飞和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陆因此而“大门洞开”、被外资“掌控”了吗?台湾也引进有大量的外资,那么也没有看到台湾被“控制”而丧失“主权”?所以,民进党杯弓蛇影、故弄玄虚,把开放陆资入岛“妖魔化”,纯粹是无稽之谈、别有用心!
绿营方面极力反对陆资入岛,以莫须有的罪名来误导台湾民众,对马英九执政团队来说当然会造成一定的压力,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说,5月初传出大陆中国移动要加盟台湾远传公司的消息后,台湾股市立马大涨,但由于绿营方面的强力反弹,马英九团队不得不调整政策,最终电信行业的开放也就只好作罢了。这说明马英九的抗压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有关政策的宣导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徐博东说,我们相信,当大多数台湾民众切身感受到马英九的大陆开放政策给他带来的好处,更多地分享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红利”之时,民进党也就无以售其奸了!
(本文不代表中国台湾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