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永杰:撕下蔡当局两岸政策“善意”伪装
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11日在华广网刊文,在蔡英文执政5月,民调走低的局势下,分析蔡英文两岸的两岸政策及其伪装。倪永杰指出,慑于大陆压力、谋求美方信任,蔡英文持续包装、修饰其两岸政策,一系列策略调整、口头“善意”,难以掩盖其内心的“反中对抗”本质,更被其赤裸裸的“台独”行径洗刷得七零八落。
全文内容如下:
蔡英文执政5个多月,荒腔走板,民调陷于死亡交叉,执政根基遭到动摇。彷徨无助中转向深绿取暖,在资源分配、政策路线上向“独派”靠拢,撕下“善意”伪装,口出“力抗中国压力”诳语,损及原先两岸规划,引发岛内“非独”势力、大陆强烈不满,美方高度警惕。
一、两岸策略
蔡英文上台伊始,执政目标在于顺利执政,巩固权力,谋求稳定执政及长期执政。其执政策略有三。
一是“内政优先”。亟需控制台湾全岛,分配政治资源,理顺体制运作,全面掌控党、政、军、警、特等各系统,平衡民进党各派系,利诱绿营各路诸侯,掌控媒体及舆论市场,全面清算国民党。政策上搞新经济、新军事工业,重点在于“转型正义”,打趴政治对手。
二是“外交突破”。标榜“踏实外交”,增进与美、日实质关系,巩固现有“邦交”,扩大国际参与,扩大区域经济整合。深化与欧盟、东南亚、印度等的关系,结成所谓的“利益、安全、价值同盟”。重点推动“新南向”,意图结合美、日抗衡大陆,其扮演美国棋子的心态昭然若揭。
三是冷却两岸。蔡英文两岸政策请求稳定的两岸环境,并对两岸关系实施降温。其内涵只求稳定、不谋发展;只求“脱中”,没想“联中”;只管风险,不增动力;只有紧缩,没有开放;非使两岸愈走愈近,而是愈走愈远,日趋疏离、隔阂甚至怨恨。如果两岸关系有所发展,也只让台湾独享成果,有利于台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国际参与扩大等领域。
蔡英文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策略有四。
一是冷处理。蔡英文故意忽略两岸议题对于台湾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极端重要性,置全台湾、两岸及国际社会对于发展两岸关系的万般期待于不顾,反而对两岸关系强制降温,不但泼冷水,还泼脏水。
二是缓处理。蔡英文优先处理“内政”、“外交”议题,两岸议题并没有成为她最关注、最投入的议题,并不急于处理,一切都是暂缓处理。蔡本身没有意愿处理,现阶段也没有能力处理,只好缓处理。
三是逆处理。围绕执政目标,蔡英文的两岸手法就是人们越期待她顺应潮流、重视两岸、优先处理,她越是逆向操作、逆潮流、逆期待。选前蔡有各种承诺“维持两岸现状”,选后特别是上台后,她率性作为、心迹暴露,大搞“去中国化”、“文化台独”,没有对一系列意外事件如“雄三误射”、陆客火烧车事件认真善后,任凭其漫延扩散,甚至火上浇油、推波助澜,反而暴露其内心“反中”、“台独”、甘当外人棋子的本质,如何培养两岸之间的互信与善意氛围?
四是稳处理。蔡英文求稳怕乱,奢求享受和平发展成果,担心大陆经济“制裁”、“外交”打压、军事威慑等。于是,她发挥谈判专家特色,挤牙膏、兜圈子,试图以最小妥协谋求大陆最大让步。蔡今后将持续与大陆如此周旋。2015年4月抛出“维持两岸现状”与“520”抛出“宪法论”、“对话论”、“区域合作论”,都是如此操作。
为了稳定、管控两岸关系,蔡英文在政策、人事及管理方面采取三项措施加以因应。
政策上持续释放口头“善意”。如“遵循现行宪政体制”,承认两岸两会达成“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秉持“求同存异相互谅解”的精神等,维持“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等,自认向大陆释放了很多“善意”。与此同时,不断作出承诺,“不挑衅、没有意外”,建立“一致性、可预测性且可持续性”的两岸关系,而且她会“说到做到”。
人事安排上求稳。在“国安”、“外交”、军事、两岸事务人事显现“老、蓝、男、外(涉外)、守(保守)”特色,缓和两岸对立气氛。但同时安排深绿把守文化、教育部门,推动“文化台独”,田弘茂出任海基会也是如此考虑。
管理上作出区分。如党政分隔、“行政”与“立法”区分、“中央”与地方区隔,“唱双簧”、“扮黑白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