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制造的悬念还将悬在两岸民众心头多久?
台湾《中国时报》今天发表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台海研究》主编倪永杰的署名文章说,2012年蔡英文败选后承认“最后一哩路”就是两岸议题,但反服贸、反课纲让蔡及民进党领悟到“最后一哩路”不是转型,而是民粹反中。从此模糊成为蔡英文处理两岸议题的最高策略,标榜“维持现状”。但何谓现状、如何维持,则不知所云。此次辩论,蔡英文玩起文字游戏,留下无数悬念。
文章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蔡英文声称“民进党没有否认1992年两岸会谈的历史事实”,但她却始终不承认当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她辩解当年没有“九二共识”,因为这是苏起在2000年创造的名词。事实上很多名词多数是事后概括、提炼而成,但不能因此否认当年的事实。如果1992年两岸没有共识,1993年就不可能举行“汪辜会谈”。蔡英文不愿、不能也不敢承认“九二共识”,关键是不愿面对、也不敢说清楚两岸关系本质系一国内部关系。
其二,蔡英文声称“认同当年双方都秉持相互谅解精神,求同存异,希望两岸关系往前推进的这一段协商沟通的经过和事实”,但蔡始终不愿认同“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即两岸同属一中。人们普遍不解,蔡英文口中的谅解内涵是什么?她又如何做到相互谅解?民进党与大陆之间严重缺乏互信,这第一哩路该如何走?双方求什么同、存什么异?如果仍然坚持“两国论”、“一边一国论”,推翻“九二共识”,两岸之间怎么能谅解?
如果民进党既不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又不认同其核心意涵,只想摘取两岸成果,始终不愿澄清“逢中必反”,不愿以实际行动消除各方对于民进党政治“反中”、法理“拆中”、经济“离中”、文化“去中”、战略“制中”的疑虑,民进党与大陆之间能够如何能够求同存异、相互谅解?
其三,蔡声称“九二共识”不是两岸交流的唯一选项。但7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证明“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不啻是唯一选项。蔡英文能否为两岸关系赋予新的、有益的、有意义的选项?民主、自由、人权?公开透明、制度监督?蔡所强调的选项有比“九二共识”更重要吗?人们已普遍深信没有“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有可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其四,蔡英文口中的“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是否还保留“法理台独”的剩余空间?如把“因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解释为目前两岸现状为“两个国家”?蔡如何调适“现行宪政体制”与她之前“流亡政府”、“中华民国是台湾、台湾是中华民国”的论调?民进党的台独党纲、台湾前途决议文、正常国家决议文三文件,并没有留给民进党“遵循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的空间,蔡英文如何处置?
其五、蔡英文日前公开承诺若当选其两岸政策“有沟通、不挑衅、不会有意外”。两岸很多人对此深表怀疑。她所说与大陆的沟通管道完全子虚乌有。如果不公开搞、嘴上不讲“台独”就算是“不挑衅”的话,那只可能是自欺欺人的谎言,骗不了台湾选民。按照蔡英文目前的模糊态度与矛盾立场,两岸关系会有很多让民进党无法预测、意想不到的“意外”。
上述悬念将在选后很长时间内徘徊在两岸民众的心头,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民生福祉。作为有可能上台执政的政治人物,蔡英文有必要回答这些大问哉,关键中的关键就是说清楚两岸关系的本质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