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朝胜:“英仁配”无助解决蔡英文结构性困境
16日,民进党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参选人蔡英文正式宣布,其副手人选是刚刚辞去“中央研究院副院长”之职的陈建仁,“英仁配”成型。这一重要人事决定,虽与蔡的选战策略相符,却无助其解决已经或即将面临的结构性困境。
一、选择陈建仁纯属基于胜选的“技术性”考量
回顾民进党声势回升及蔡英文的参选历程便不难发现,他们的整体选举策略,基本是建立在“负面选战”基本上,可概括为“批、分、糊、唬、罩”等“五字真诀”。“批”就是批评、攻击马当局和国民党,甚至抹黑、“抹红”国民党。“分”就是分化国民党、分化传统蓝营选民。“糊”就是在重大政策上采取模糊策略,尤其是对各界关注的两岸政策,采取避实就虚,模糊、空心的说辞,“维持现状说”即是典型。“唬”就是所提政见,大而全,看似对民众关心焦点都有所回应,且口号响亮,甚至有老美背书,但其实只是唬人的。“罩”,就是全力按住党内派系反弹,通过“一切等胜选后再说”的方式罩住各派系。
由此看,蔡英文当前虽然声势颇高,但基础并不牢,甚至是一种脆弱、恐怖的“平衡”。这就决定了蔡英文在挑选副手时,必须不能让这个“五字真诀”破功,即需符合“不减分”与“安全”的条件。而挑选陈建仁则基本可达到以上要求。
就“批”而言,由于蔡本人已参加过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早就被“扒”过好几遍,除非有爆炸性话题,也基本难改变选民印象。如何避免新副手象当年副手苏嘉全那样频出状况,给对手以反批的机会尤为重要。而陈虽曾在扁朝为官,但属卫生部门主管,后又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可算清流,没什么负面新闻,因此,对手想批陈也难有太多突破口。就“分”而言,陈父是国民党高雄县长白派大老,曾为高雄县长,属于“蓝二代”,当然有对国民党分化拨桩的功能。就“糊”而言,陈虽也是公众人物,但鲜少有政治主张,尤其在两岸议题上没鲜明立场,这对蔡继续采取模糊策略有利。就“唬”而言,陈拥有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是国际知名的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学者,2003年有“抗煞(非典)英雄”之誉,这些足以“唬”人。就“罩”而言,陈本身是无党籍,不影响党内的选后分赃与未来“卡位”,仍有利于蔡继续“平衡”各派系。
因此,当年与蔡共事、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曾挺身护蔡等经历,虽足以表明陈忠于蔡,与蔡相合,但这只是蔡选陈的必要条件,只有同时符合“五字真诀”,才具备充分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