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陈孔立:解读“三个可以谈”

2003-09-30 09:15:00
来源:
字号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上的报告,提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这个主张已经引起海内外媒体的重视。但是,人们的解读并不相同,究竟它的意义何在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一、两个层次:这个报告提出了两个层次的对话与谈判问题。第一个层次是:“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尽早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这就是说,可以先不谈政治问题,尽早恢复有关经济性、事务性议题的对话和谈判,特别是有关“三通”、经济合作等问题。第二个层次是:就有关政治议题开展对话和谈判,为此,我们主动提出“三个可以谈”的议题,都是关键性的问题,也是台湾方面关心的问题,可以提供台湾方面选择的参考。这两个层次的对话和谈判,我们都欢迎,台湾方面愿意从哪个层次开始,悉听尊便。

  第一层次的对话和谈判可能比较容易,特别是“三通”问题,双方已经做了不少准备,又是台湾民间的迫切要求,早谈,早解决,对双方都有利。不过根据过去的经验、经济性、事务性的谈判,往往涉及政治问题,以致难以进展。所以,进行第二层次的对话和谈判是必要的,它可以为两岸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创造更好的条件。这就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政治性对话和谈判的理由所在。至于要从哪一个层次开始,就要看台湾方面的意愿了。

  二、郑重提出“三个可以谈”的主张。1995年1月江泽民主席提议:“作为第一步,可先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2000年1月钱其琛副总理提出两岸可以谈的五项内容,就包括“三个可以谈”在内。这次由江泽民同志作为议题郑重提出,并列入十六大文件,在这种最高层次的文件上发表,足以显示它的新意和重要性。

  三、重要意义:这可以分别从三项议题的具体内容进行考察。

  第一,谈“正式结束敌对状态”,意味着两岸从此不再对抗,不再视对方为敌人,战争的阴影不再笼罩在海峡两岸上空,两岸紧张局势不再出现,大家都会有安全感。双方结束了敌对状态,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非敌对的和平协商方式求得最好的解决。这对两岸人民来说,是大家都乐意看到的。可是有人表示,台湾已经宣布终止动员戡乱时期,主动结束了敌对状态,没有必要再谈这个问题了。可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直至近日,台湾当局某些人还声称:“中国大陆是我们的敌人”;一家媒体煽动说:“‘促通’等于为‘通敌’大开方便之门。”这说明如果不通过谈判结束敌对状态,靠单方面宣布是难以真正结束这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敌对状态的。

  第二,谈“活动空间”,这本来是台湾方面所关心的问题,我们回应台湾的要求,主动提出这个议题,表示愿意在统一之前,就这个问题进行谈判,求得某种程度的解决。这里指明的是“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而没有提到政治,因为政治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第三个议题的谈判来解决。如果双方能够坐下来谈“活动空间”问题,我相信,祖国大陆方面一定会认真听取并尊重台湾方面的意愿,在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给予比较满意的解决。诸如,采取什么原则,运用什么模式等等,这对台湾只会有利,不会有害,不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第三,谈“台湾当局政治地位”,这绝不是矮化台湾,实际上要谈的就是大家所关心的“两岸政治定位问题”,这是困扰两岸的最大难题,它包括对一个中国的理解、对“中华民国”的看法等问题。不过,不管有什么困难,这个问题迟早总是要面对和解决的。把它作为议题提出来,不一定可以立即进行谈判,但可以促使双方考虑提出自己的方案,也可以考虑对方可能接受的方案,所以提出这个议题是很有意义的,也表示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诚意、善意、信心和决心。

  总之,提出这“三个可以谈”是涉及两岸关系的最敏感、最关键的问题,一旦双方能够开始谈判这些议题,两岸关系的僵局就可能打破,解决了三个问题中的一个问题,两岸关系就会出现新的局面。两岸之间存在分歧,这是事实,但分歧并不可怕,它可以通过谈判逐步理清,通过谈判得到互相理解,通过谈判取得一定的共识,最终得到比较满意的解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又向前走了一步,现在要看台湾方面怎样回应了。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