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陈桂清:民进党检讨“逢中必反”须要实际行动

2014-03-17 09:49: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在3月13日召开的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会议中,民进党民调中心主任吴祥荣公布最新内部民调,结果显示“逢中必反”的态度令民众不能接受。华广网今日刊载署名陈桂清的评论文章指出,民进党自揭“致命伤”是迫于民意压力,调整的关键在于搬开“台独”绊脚石,检讨“逢中必反”须要有实际行动。

  全文摘编如下:

  在3月13日召开的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会议中,民进党民调中心主任吴祥荣公布最新内部民调,结果显示在两岸政策的7项指标中,民进党有6项都输给国民党,未能获得岛内多数民众信任,尤其是其“逢中必反”的态度最令民众不能接受。这份自揭短板的民调,反映了民进党对过去一段时间两岸政策调整进展的焦虑,也预示民进党未来可能对两岸政策进行某种程度的策略调整。不过,舆论普遍认为,民进党要想走完重返执政的“最后一哩路”,不仅要在检讨“逢中必反”上付诸实际行动,而且必须搬开“台独”这块最大的绊脚石。

  自揭“致命伤”迫于民意压力

  根据这份民调,民进党在经济政策、执行成果、交流态度、对台湾有利、比较安心、整体政策这6项两岸政策指标上都输给国民党,仅在社会政策部分小幅赢过国民党。民调还显示,高达4成台湾民众不满民进党“逢中必反”。这份民调的出炉,有着以下两点原因:

  一是民进党前一阶段两岸政策检讨反响不佳。民进党自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失利后,各界普遍认为两岸政策是其失利的关键因素。选后,民进党内也掀起一股检讨两岸政策的声浪。苏贞昌就任党主席以来,也通过恢复设置“中国事务委员会”,多次召开“对中政策检讨会议”,摆出有意调整两岸政策的姿态。然而,经过多次会议总结于1月9日端出的“对中政策检讨纪要”却令人大跌眼镜。由于该“纪要”刻意回避民进党与大陆交流的核心矛盾,顽固坚守“台独”立场,引起岛内主流舆论广泛质疑与批评。面对舆论压力,民进党两岸政策需要进一步调整。

  二是2014、2016年选举压力所迫。过去一年来,民进党本可借马当局执政低迷提升自身气势,然而由于未能提出系统有效的具体政策,陷入“为反对而反对”的怪圈,一再错失争取中间选民的机会,导致虽然国民党当局满意度下降,但民进党的支持度并未因此上升,总体呈现“国退民未进”的态势。进入2014年,面对马英九强化施政、开拓两岸关系的努力,民进党再度陷入“无法拉开与国民党距离”的焦虑。在两岸政策有可能成为2014年“七合一”选举的热门话题、也将再次成为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关键议题的情况下,民进党为争取更多中间选民的信任及支持,只好重新在两岸政策上寻求突破。

  调整的关键在于搬开“台独”绊脚石

  目前看来,民进党公布民调自我揭露“逢中必反”的短板,引起党内新一轮两岸政策讨论,这释放了两岸政策调整的积极信号,态度值得肯定。不过,这一自我揭短的举动是否意味着民进党真正愿意从根本上检讨两岸政策,能否对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调整产生助力,主要取决于这些反省能否化为具体的改革措施。而从当前民进党对待两岸服贸协议的态度看,民进党依然是用传统的民粹思维来对待,而没有以正常的心态客观面对。因此,民进党要改变台湾民众对其“逢中必反”的负面印象,提升民众对其两岸政策的认可度,当务之急便是在两岸服贸协议审查上改变“逢中必反”意识,回归理性,早日让造福两岸同胞的服贸协议生效。

  当然,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必须对“台独”党纲有所处理。民进党无法走完重返执政“最后一哩路”的主要症结在于不愿放弃“台独”、不愿承认“九二共识”,因此也就无法与大陆展开良性互动,无法满足岛内多数民众希望两岸维持和平、互惠共荣的愿望。然而从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此次会议透露出的讯息来看,民进党未来两岸政策调整方向仍将是“价值不变、策略可变”,也就意味着民进党顶多只会在两岸交流政策上一定程度放开,而不可能放弃“台独”理念。如此看来,“台独”立场将仍有可能是民进党重返执政的最大绊脚石。(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