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影视剧导演必须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

2019-12-09 15:28: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如果抗战剧里的日本鬼子以阳光帅气、善良正派的形象出现,小小年纪的追星族们,会不会把日本发动的这场血腥的侵略战争,仅仅理解为“各为其主”的争霸,甚至会去同情当年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侵略者?

  如果古代时长期侵略中原的匈奴贵族,在电视剧里变身成了“温柔痴情的王子”,那观众们会不会发出“希望霍去病失败”这样的逆向民族主义言论?

  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会!

  所以,这绝不是小题大做。抛开故意与别有用心的成分,笔者以为,影视剧导演在艺术专业之外,还必须拥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

  如果一个导演,为了增加戏剧冲突、为了增加收视率,而在自己的作品中虚拟了一个“为人正派的日本军官”的角色。他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会模糊抗日战争的反侵略性质,这种“反派正面人物”如果多了,它们就会解构抗日战争的反侵略、反压迫和民族解放的伟大意义,就会在观众心中形成抗日战争只是一场“两国交兵、各为其主”的争霸战争,进而瓦解抗日战争的正义性。这是多么严重的后果!这与日本侵略者当年依靠创作大量宣扬所谓“大东亚共荣”的文艺作品以此达到他们奴化中国人民、削弱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的恶行,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这样做,只会令我们的青年一代丧失最基本的是非观念,甚至堕落成“日杂”“精日”那样的败类渣滓。

  所以,一个影视剧的主要创作人员,包括导演、编剧、制片,都必须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甄别能力,才能制作出优质的影视剧。一个反面的例子就是,对于袁世凯复辟帝制这个倒行逆施、神人共愤的行为,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的编剧在回答网友提问时,竟然赞许袁世凯“是一个大才”,而对“窃国大盗”的说法嗤之以鼻。这样的错误历史观,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编剧呢? 

  利用文艺作品来传播历史虚无主义和逆向民族主义的手段并不是什么新把戏,而是早已有之。比如美籍作家桐华在自己的作品中就将匈奴描绘为单纯的受害者,还将华夏民族的先祖黄帝描绘成一个卑鄙阴郁的阴谋家,这种宣扬逆向民族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作品,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所以,影视剧导演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历史观,有判断剧本三观是否正确的能力,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魄力。此外,我们还应该从国家的层面,多多鼓励影视从业人员制作精良、内容优秀、宣扬正确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影视作品。从观众层面,则是要自觉抵制错误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影视剧,特别是那些美化侵略者、模糊是非观的影视作品。及时发现并禁止这样的作品上映,由此形成全社会从上到下打击历史虚无主义的氛围,不让它危害到我们塑造风清气正社会氛围的目标。(中国台湾网网友:郭冰)

(本文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