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当局“抗中”政策让台湾经济在风雨中飘摇
【两岸快评第141期】
日前,台湾工业总会发表2019年白皮书,特别强调两岸经贸关系密不可分。然而蔡当局以意识形态和对抗思维主导两岸政策,干扰两岸交流,不断“反中”、“仇中”、“恐中”,令两岸关系日趋紧张,蔡当局的一意孤行令台湾企业界相当忧心和台湾民政揪心。
这个白皮书针对台当局政策,共提出包括两岸政策在内的九大单元、97个议题、211项建议。尤其是台湾“五缺六失”的问题,多年未见改善。可是,蔡英文当局面对台湾经济景气下滑的境况,却频频利用“红色渗透”、“ 绿色恐怖”、“去中国化”等“抗中”手段,令台湾经济在风雨中飘摇,既让台商看不到希望,更使台湾同胞利益福祉受损,让他们叫苦连连。
现在,大陆宣布自8月起暂停47个城市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岛内发布数据显示,这将让台湾损失760亿元新台币。这既是民进党当局不断推进“台独”活动,不断煽动对大陆敌意,挑动两岸对立,严重破坏了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的基础和条件造成的后果,也是民进党当局疯狂对抗大陆,升高两岸对立,恶化两岸关系的下场。
蔡当局推动新南向政策三年多,尽管一再声称很成功,但是事实一再证明新南向无法取代大陆市场。今年一到六月,台湾与所谓的新南向国家贸易总额为542.2亿美元,新南向国家来台观光总计135.8万人次,增长5.4%,看似经贸和观光有所增长。但今年一到五月,台湾与新南向十国的贸易额减少了6.5%。两岸关系止步不前,经贸协议无从解套,多少企业错失布局大陆市场的商机,影响的还是台湾经济和民生。
蔡当局借出访的名义“过境”美国,刷存在感,争曝光度,拉高两岸对抗,甚至为了赢得2020大选,不断以拼政治的借口宣称守卫台湾的“民主”与“自由”,不断祭出“反中”“抗中”手段,操纵岛内民粹,鼓动民众仇恨情绪。却不管这样做对台湾的危害有多大,纯属为了选票违背民意不择手段。
民进党当局如此不顾台湾未来与利益,不顾台湾民众的生计与福祉,甘当美国的棋子和筹码,最终在沦为弃子和凯子的下场中,让台湾普通百姓成为受害者和牺牲品,让“自由”与“民主”成了选举的遮羞布和挡箭牌,使政治与权谋成了选举的敲门砖与助推器。试问蔡当局拼政治超越了拼经济,台湾民众怎么能过上好日子呢?
蔡英文当局强行通过修改“国安”法,实质上限缩两岸交流,企图追查“中共代理人”,煽动台湾民众“恐中”情绪。
据悉,台湾“农委会”发文给16名在福建担任科技特派员的台湾同胞,称他们违反了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要求他们一个月内回台说明或者给出书面解释。对在厦门担任社区助理的30多名台胞,祭出各罚款10万元新台币的惩罚,要求相关人员尽速离任。
民进党还宣称“大陆吃台湾豆腐”,投资大陆叫做“钱”进大陆,人去大陆叫做人才流失和大陆挖台湾的墙角,专业交流就是技术流失。蔡当局为了制造“恐中”氛围,不惜走进闭关自锁死胡同。满脑子选举利益,欲把台湾年轻人关进鸟笼,全不顾民众死活。蔡当局的老把戏,旧套路,新招数就是无端阻碍台湾民众到大陆交流的机会,夺走台湾民众认知的权利,扼杀台湾同胞了解大陆的机会。
蔡当局拼经济是困难比办法多,而拼政治则是办法比困难多。可谓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一头雾水一事无成,打赢选战谋求政治利益是头头是道花样百出。
近日,台湾两大经济研究机构下调了对台湾经济增长的预测,特别用“风雨飘荡的经济景气”来形容台湾的经济形势。数据显示,当前大陆不仅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也是第一大进口来源及首位对外投资地。台湾产业界大多希望台湾当局能够推动更多务实的两岸政策,致力于维持与大陆的关系稳定和平。
比如,尽管民进党当局投入庞大的人力物力的“新南向”政策,却收效甚微,甚至陷入困顿。蔡当局企图以“新南向”取代大陆市场,到头来注定是镜花水月,竹篮打水,蔡当局的这种梦该醒醒了。
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王文渊指出,过去几年,两岸关系紧张不仅影响岛内观光零售饭店业及农渔蔬果产品的出口,也使得岛内外企业对投资台湾却步。为提升岛内经济以增进投资,台湾当局应该以经济民生为主轴,务实处理两岸关系。台湾工业总会秘书长蔡练生认为,台湾当局应该积极改善两岸关系,创造互信合作空间。
蔡当局的种种阻挡行径,干扰破坏,坑的是大陆台商,苦的是台湾民众。所以,蔡当局种种限缩两岸互动行径,只会伤害台湾利益,损害台湾同胞福祉。希望蔡当局能够以台湾的未来为念和台湾同胞的利益福祉为重,以合作取代对抗,改弦易辙,悬崖勒马,为台湾和台湾同胞做善事、办实事、谋福祉。(中国台湾网网友:贾永辉)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